“我羡慕咖啡店里的生活有趣,在这种芳烈的空气中间,有领略不尽的人生。”
——田汉《咖啡店之一夜》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百乐门风格玫瑰墙纸,鲁迅先生的大幅头像彩绘,百年前上海样貌的老照片……步入位于多伦路251号的公啡咖啡馆,浓厚的老上海风情就扑面而来。
角落里老式脚踏车、电扇、 电话机依次堆叠,桌面上的美式台灯和老报纸风格的菜单互相映衬,依稀能感受到田汉先生笔下公啡咖啡馆的优雅气质。在相隔90余年的时空两端,能同样端起一杯咖啡,何尝不是一种缘分呢?
“正面有置饮器的橱,中嵌大镜。稍前有柜台,上置咖啡、牛乳等暖罐及杯盘等……适当地方陈列菊花,瓦斯灯下黄白睁眼,两壁上挂油画……”
——田汉《咖啡馆之一夜》
墙壁上悬挂着许多黑胶唱片,如溪水流淌的音符仿佛就来自于它们。店内舒缓的音乐、咖啡的芳香、名人的手迹、古朴的装饰本应该与简约大气的整体空间格格不入,但在人文气息的调和下,却显得格外合拍,反而透露着生活的气息。
“洋楼高耸,前临阔街,门口是晶光闪灼的玻璃招牌,楼上是‘我们今日文艺界上的名人’,或则高谈,或则沉思,面前是一大杯热气蒸腾的无产阶级咖啡。”
——鲁迅《革命咖啡店》
和咖啡馆一墙之隔的是公啡书社。书社里有许多鲁迅书籍、与多伦路红色文化有关的书籍和文创产品。取一本大先生的书,饮一杯醇香浓厚的咖啡,来一场心灵的共鸣。
曾经的公啡咖啡馆是一幢坐落在北四川路和多伦路交界处的砖木结构小楼。它不仅是革命文学家的聚会场所,也是左联诞生的摇篮。
“我记得左联第一次筹备会议,是1929年10月中旬,地点在北四川路有轨电车终点站附近的公啡咖啡馆二楼,参加者有潘汉年、冯雪峰、阳翰笙、钱杏邨和我等10个人。”“筹备会一般是每周开一次,有时隔两三天也开过,地点几乎固定在公啡咖啡馆二楼一间可容十二三人的小房间。”
——夏衍
上海是咖啡传入中国的首站,近代以来,咖啡逐渐成为上海城市的重要标志,咖啡馆也逐渐被赋予了城市“公共空间”的角色。如今的公啡咖啡馆更是如此,在文化内涵和科技元素的加持下,逐渐成为一个多功能的服务联合体,提供更多的互动空间,并带来越来越多的沉浸式体验。
而今,公啡咖啡馆同样为各式各样的文化交流活动提供场地。每周六,咖啡馆内都会举办一场古典音乐沙龙音乐会,中西音乐的盛宴在这里轮番上演。
有交相辉映的维奥尔琴和鲁特琴,有行云流水的钢琴四手联弹,有古朴厚重的马头琴和墩墩鼓,有细腻悠扬的二胡独奏……
在这里,各类乐器既能相互协作,奏出中西合璧的全新韵味,又能一拼高下,展现传承之美。除了演奏者,歌唱家们也在此一展歌喉。
上海音乐学院师生带来经典歌剧《钢的琴》《卡门》,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演唱中国古诗词《钗头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专业的音乐剧演员献上《娜塔莎、皮埃尔和1812年的大彗星》……
音乐名家们会在演奏乐曲的同时,为现场观众讲解那些小众乐器的演奏方法和它们背后的小故事。更有音乐大师现场开课教学。前沿音乐理念和多样音乐风格的互通有无,恰似当年新文学在左联文学家们你一言我一语中诞生的模样。
所以,何不在闲暇之余,听一场音乐会,同好友往公啡喝咖啡~
记者:姚俊杰
编辑:姚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