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发展中,公共空间的品质提升至关重要。为解决市民“没地方坐”“坐不下来”“不愿意坐”的难题,近两年,天目西路街道在区绿化市容局的指导和支持下,通过“美丽街区”建设项目,有计划地增设公共休憩座椅。
最近,光复路(恒丰路—普济路)滨河步道、企业广场等5处点位“上新”了一批特色座椅,既为市民打造了舒适的休憩空间,又传递出城市的温情。
解码历史记忆
老建筑“三层楼”在座椅上重现
静安国际中心作为新建商业体,此前周边缺少行人休憩设施。此次更新,13组新设座椅化身“历史解码器”,将四安里(俗称三层楼)等城市记忆,通过激光雕刻、图文解说等方式定格下来。
在此处休息的张阿姨称赞道:“以前散步路过想歇脚只能坐花坛边,现在这些座椅既美观又有文化内涵,能让人了解区域历史,感觉特别有意义。”
一旁的季阿姨也笑着说:“这里环境越来越好,设施越来越完备,都成为我们小区的后花园了。坐着和朋友聊聊天,欣赏苏州河岸风景,不要太惬意哦。”
据设计单位相关负责人介绍,设计时,他们深入挖掘了光复路周边的历史,通过座椅呈现,让街区变得可读可感,人们在休憩之际,也能追寻这片土地上的历史足迹。这些座椅已不仅是简单的坐具,更成为传承历史文化的窗口。
创意环保设计
云朵座椅藏着“绿色密码”
沿着苏州河前行,来到光复路(普济路—长寿路桥)滨河步道,“锦绣苏河”党群服务站周边新增的3组白色云朵造型休憩座椅,极具艺术感。
“这两个点位的座椅材质都由可回收材料制成,遵循低碳环保理念。”
设计单位相关负责人表示,云朵造型与“锦绣苏河”党群服务站外立面相呼应,展现了苏州河畔景观的秀美与柔和。
居民张女士经常在这一带散步,她开心地说:“这些云朵座椅太有创意了,坐在上面,看着苏州河畔的风景,心情格外舒畅。”
而在光复路(恒丰路—普济路)滨河步道,新增的3组座椅同样令人眼前一亮。
这些座椅充分考虑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同时融入地方文化元素,为街道增添了更多文化氛围。
一位家住安丰小区的爷叔感慨道:“以前这里休息设施少,现在有了座椅,散步累了随时能坐下来,真的给我们周边居民带来很大的便利。”
科技赋能生活
实用功能收获市民点赞
傍晚时分,在天目西路街道的苏河1号广场上,不少人坐在新座椅上享受惬意时光。
据了解,苏河1号休憩座椅的设计独具匠心,其形态由“天目”二字演变而来,流畅的金属线条将这两个字巧妙串联,增添科技感的同时,彰显了地域特色。座椅区域选用防腐木材质,充分考虑到人们倚靠休息时的舒适感。
在众多功能中,最受大家欢迎的当数手机无线充电功能。
路过办事的张小姐体验后惊喜不已,她对记者说:“没想到这里的座椅能免费充电,出门再也不用担心手机没电了。”
此外,灭蚊灯的配备也大大提升了座椅的实用性。
附近一家商铺的店长表示:“到了夏天,来附近吃饭、打电话的人们,坐在这里就不用担心蚊虫骚扰了,真的很贴心。”
安装在花坛内的太阳能板为座椅提供了可持续的能源供应,收集的能量不仅可以为手机无线充电和灭蚊灯供电,还能储存在蓄电池中以备后续使用。
“这样设计,既能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又能降低维护成本,体现绿色环保的理念。”设计单位相关负责人表示。
传递城市温度
座椅设计诠释“和睦”社区理念
除了苏河1号,企业广场新增的7处景观座椅同样别具一格。
座椅以“和睦”的同音字“合”与“木”作为设计理念,运用围合的木质座椅,传递出家庭和睦、邻里和睦、社区和睦的美好愿望,与天目西路街道的社区理念高度契合。
前来企业广场办事的陈先生告诉记者:“以前来这里办事,走累了没地方休息。现在有了座椅方便多了。而且设计寓意好,心情都变得愉悦了。”
“小座椅”承载“大民生”。据了解,项目前期,街道管理办对周边小区住户和来往市民进行了详细的问卷调查。
调研发现,现有座椅数量不足、分布不均,部分缺少靠背和扶手,石材座椅夏天使用体验差等问题亟待解决。街道管理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此次休憩座椅改建增设项目,切实解决居民的实际需求。
从单纯的休憩功能,到承载历史记忆、科技元素和人文关怀,这些城市家具的上新,正是上海建设人民城市的生动体现。当市民坐在这些“会呼吸”的座椅上,触摸的不仅是城市的温度,更是治理者的匠心。
未来,天目西路街道将继续秉承“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从市民的实际需求和切实感受出发,精心规划、用心建设,打造更多优质的公共空间,让城市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