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规划资源 > 文章详情

【存量低效用地盘活】低效用地蝶变生命港湾,上海北部崛起千亿级生物医药高地

转自:上海规划资源 2025-04-03 19:26:11

始建于世纪之交的罗店工业园区,曾是上海钢铁产业链的重要支点。随着时代变迁,这个占地2.39平方公里的传统工业园区逐渐陷入发展困局:钢材加工、物流仓储等低端业态占据主导,亩均产出不及全市均值的三分之一,建设用地空间几近枯竭。转机出现在2020年,随着"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正式挂牌,一场刀刃向内的转型攻坚战就此打响。

2024年上海市全面开展产业用地“两评估、一清单、一盘活”专项行动,罗店工业园区抓住政策契机,对照市级工作要求,做好“乘法”和“加法”,腾挪产业空间近300亩,相当于再造十分之一的园区体量,为生物医药在北上海的发展腾出一片新天地。

“资本引入×政府收储”

位于罗春路218号的顺能模具地块,占地60亩的老厂房因主营钢板剪切业务与园区定位不符,且土地利用综合效能低,被列为D类低效用地。宝山区政府实施整体收储后,恰逢上海国资旗舰平台临港集团在全市搜寻生物医药产业载体,宝山区及时进行对接,最终与临港集团达成合作--该地块已实现"净地"状态,具备"拿地即开工"的优势。项目新建8万平方米高标准生物医药载体,计划引入细胞治疗、基因检测等前沿企业。达产后年产值预计突破16亿元,成为“工业上楼”与生物医药标准厂房建设的标杆项目。

不远处,苗圃路两侧的空间革命同步上演。这条曾因16家集体企业碎片化分布而沦为“发展肠梗阻”的工业带,将通过“连片收储X规划重构”焕发新生。区规划资源局会同镇、园区,历时数月整合13.7万平方米用地,随着金属加工、建材仓储等落后产能的清退,这片腾空的土地正静静等待生物医药"金凤凰"的栖落。

“整体定制+产业导入”

在镖荣地块,闲置七年的水泵厂旧址上演着"腾笼换鸟"的精彩故事。针对生物医药企业需求,定制建设高端GMP标准厂房以吸引优质项目落地。为破解"业主怕亏、企业怕变"的双向顾虑,园区创新"双向托底":园区公司整体租赁改造后的厂房,再转租给需求企业。通过这种灵活机制,成功引入惠永高端制剂项目,让惠永制药抢抓产业化"窗口期",实现了从研发到量产的完美跨越。

如今,这片土地正迸发出惊人的创新活力:随着1月6日东方生命港•宝山药谷项目破土动工,宝济药业重组蛋白药物产业化项目、国盛产投宝山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数十家生物医药企业形成集聚态势。曾经钢花四溅的厂房车间,正在进化为孕育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创新热带雨林。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宝山通过持续开展低效产业用地盘活处置工作,努力探索低效产业用地盘活最佳路径、最优模式,以“智造空间”开创产业转型升级新局面,积极推进宝山高质量转型发展。

(供稿:产业处、宝山区规划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