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交汇点 > 文章详情

南京吹响6G号角!全球6G标准元年,中国如何定义未来通信?

转自:交汇点 2025-04-03 21:18:24

4月10日至12日,由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紫金山实验室主办的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原全球6G技术大会)将在南京上秦淮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盛大启幕。本次大会以“共筑创新同享未来”为主题,届时,全球6G领域的思想巨擘、技术先锋以及产业领军人物将再度聚首金陵,一同为6G技术创新与未来产业生态的发展蓝图出谋划策。

“全球6G技术大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五届,早已成为促进全球6G技术交流合作、推动技术与场景创新,以及在6G标准启动前凝聚全球共识的关键平台。2025年作为6G发展的关键转折点,是6G标准制定元年,全球统一标准的推进将在此期间迈出重要步伐。本届大会将以推动全球6G标准共识的形成为切入点,进一步迈向全行业的协同共创,实现价值的深度挖掘与创造。同时,大会更名为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将关注焦点投向未来产业生态,致力于推动创新策源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探寻助力科技成果转化的最佳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6G首次被纳入未来产业培育方向,这清晰释放出国家大力发展6G技术的强烈信号。国家对6G战略地位的高度重视,预示着6G技术将在未来产业发展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作为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江苏省、南京市以及紫金山实验室积极响应,三级联动布局,与6G战略紧密相连,推动6G产业不断向前发展。

发力6G技术创新与产业培育,打造6G产业发展高地

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里,“6G”首次被写入其中。6G即第六代移动通信标准,作为5G的升级版,其多数性能指标相较于5G将提升10到100倍。

在大会举办地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的紫金山实验室,省、市、地三级正全力构建起6G技术创新到产业培育的完整链条。

近年来,江苏在科技创新领域持续加大投入力度,2024年新设基础研究专项资金24.8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33%左右,区域创新能力排名已跃居全国第二。在6G技术研发进程中,江苏充分发挥科教人才资源丰富和产业基础雄厚的双重优势,积极推动6G技术创新与产业培育工作。

记者了解到,为加快6G技术成果转化,江苏积极构建全方位支持创新的体制机制。2024年,江苏落地了全国首个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初步具备了向全国高校提供服务的能力;全省转让许可专利8.69万件,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5000亿元。在推动6G产业发展方面,江苏将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努力在重点产业领域成为全球产业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之一。

作为连续多年举办全球6G技术大会的城市,南京在6G技术发展领域始终走在前列。近年来,南京市大力支持紫金山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开展6G技术研发工作,为6G技术创新营造了优良的科研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时,通过举办全球6G技术大会等国际会议,吸引了全球顶尖专家学者和企业汇聚南京,共同探讨6G技术发展趋势,有力推动了6G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去年的全球6G技术大会开幕式上,推进全球6G统一标准行动的倡议以及紫金山科技城加速培育以6G技术引领未来产业行动计划在南京正式发布。依据紫金山科技城的行动计划,将锚定“3+X”重点领域,实施六项紫金工程,出台十条紫金政策,开展两个紫金招募。其中,“3+X”重点领域是指重点打造先进通信、未来网络、人工智能三个高成长性的未来产业,同时以6G技术为引领,协同培育X个前沿性未来产业。十条紫金政策专门为加速培育以6G技术引领的未来产业“量身定制”,在聚焦芯片器件研发和平台共享方面,专项支持最高可达2000万元;在聚焦卫星互联网领域产品与服务、基础设施和测试平台建设方面,最高专项支持5000万元。这些举措助力南京打造6G产业发展高地,有力推动了6G技术与产业生态的深度融合。

坐落于紫金山科技城的紫金山实验室,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构成部分,在6G技术研发领域勇挑重担。据介绍,实验室现已建立业界首个6G综合实验室,并将6G技术创新性地应用于5G系统,实现频谱效率提升10倍以上,极大增强了5G应用的可靠性和适用性。此外,实验室在6G空口技术、无线传输技术、新型网络演进以及无蜂窝通信系统等方面均取得重要突破,为6G技术的发展筑牢了坚实基础。

“我们正在向6G信道模型相关标准制定发起冲刺,全身心投入将‘南京成果’纳入国际标准的攻坚任务中!”紫金山实验室普适通信研究中心研究员黄晨向记者透露,今年6月份6G国际技术标准研究将正式启动,目前团队已完成技术成果梳理,结束前期案头工作,正在邀请行业头部企业进行研讨完善,4月将向国际提交提案初稿。

6G信道作为6G信号的“高速公路”,是6G领域关键的基础研究。两年前,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承祥教授团队发布的《6G全频段全场景普适信道建模与仿真技术》,成功解决了业内信道模型无法支持交叉频段、场景信道特性仿真的难题。如今,黄晨团队不仅建立了6G典型频段、场景的信道测量数据库,构建了全球首个6G普适信道模型,还自主研发了首个6G普适信道仿真软件,已免费供业内企业试用一年,收获广泛好评,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也计划给予落地支持。

在低空经济应用方面,6G技术已初显强大效能。例如,紫金山实验室的科研人员运用6G无蜂窝通信技术,助力巡检无人机自动识别道路破损和暴露垃圾等情况,并实时将相关信息回传至管理平台,为城市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介绍,在本次大会上,3GPP(由多个全球移动通信标准组织合作开发的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工作组主席将分享6G标准牵引下的技术创新研究。“我们在数字孪生在线信道建模方面取得突破,相关成果已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该研究解决了传统离线信道建模无法适应动态无线信道的问题,届时,我们将在大会上展示该研究在不同环境下提供多样‘高速公路’建造、优化方案。”黄晨说。

全球专家阵容,顶尖思想汇聚

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将汇聚全球知名的科研机构、行业组织以及技术企业。届时,与会者将分享各自在6G技术与产业发展方面的深刻见解,并展示全球最新的科研成果、概念验证以及创新生态圈的打造情况。在大会现场,与会者将有机会聆听来自全球顶级学者与专家的精彩演讲,此次大会强大的全球专家阵容,将为与会者提供多维度的学术视野与行业前瞻性观点。

来自全球知名学术机构的专家,包括IEEE ComSoc主席Robert Schober、美国工程院院士Khaled Ben Letaief、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教授Sherman Shen、阿联酋哈里发大学教授Mérouane Debbah,以及来自芬兰奥卢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新加坡技术与设计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等学术机构的知名专家,将为与会者带来前沿的技术分析和创新洞察。

3GPP的工作组主席将再次出席会议,分享6G标准牵引下的技术创新研究。同时,全球重要科研项目、技术论坛如欧盟Hexa-X-II项目、芬兰6G旗舰计划、日本XGMF的代表也将参与会议,共同探讨6G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

国内方面,两院院士邬贺铨、尤肖虎、邬江兴、刘韵洁、尹浩、毛军发、王沙飞、崔铁军、王怀民、张平,信创海河实验室主任龚克、清华大学教授牛志升、中国移动首席科学家王晓云、中国电信首席科学家毕奇、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易芝玲、中国联通科技创新部总经理马红兵等国内知名专家将悉数到场,分享他们在6G技术、产业化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宝贵经验和深刻见解。

全行业共同定义6G,关注未来产业生态

大会主题“共筑创新同享未来”,高度呼应了6G技术跨学科、跨领域深度融合的特点,着重强调了技术创新与产业生态的紧密联系。

大会将通过一系列平行主题论坛、成果展览,全方位展现6G领域的技术创新,重点聚焦人工智能、无线通感融合、空天地一体化、网络架构及关键技术、毫米波与太赫兹通信等前沿技术。这些技术不仅着眼于通信网络高效性和可靠性的提升,更致力于探讨6G技术如何突破传统通信范畴与瓶颈,实现计算、感知、通信的深度融合。

与会者将有机会深入了解到,6G未来的发展将依赖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材料科学、低空经济等多个领域的紧密协作。通过全行业的共同定义与合作,6G将创造全新价值,有力推动全球科技与产业的创新发展。

价值创造是6G创新的核心任务,为达成这一目标,技术发展从研究初期就必须同步考虑产业应用,确保创新成果能够从实验室顺利走向生产线,实现从“书架”到“货架”的转变。本届大会在聚焦6G技术创新的同时,将重点关注如何推动创新策源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构建未来产业生态。

近年来,随着6G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也逐步展开。以紫金山实验室为例,该实验室已初步探索出一条完整的6G成果转化路径,通过创新策源和概念验证,加速技术从原理探索到产品雏形的进程。配套的金融和政策支持、试验区建设和产业链招商则为推动技术落地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全国高校信息通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也在结合产业培育需求,打造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成果转化的“科技底座”。

本次大会将在全球范围内探讨面向未来产业生态的科技成果转化的“最优解”,为6G技术的产业生态构建提供思路。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为激励青年人才,继2024年大会之后,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再次设立了“6G星辰”青年科学家展示平台,公开广泛征集青年科研人员分享他们在6G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促进学术创新与跨领域合作。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宣 蔡姝雯 杨易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