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第一教育 > 文章详情

中考又近了些,家长可以做些什么?

转自:第一教育 2025-04-03 21:57:46

前两天,久不在朋友圈儿动弹的初三家长小李,突然发了一条↑

每年的四五六月,俗称考试季,初中生将在此间迎来人生中首次区域性选拔。要说不紧张,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尤其是家长,将焦虑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则是最为重要的一件事儿。

焦虑如果过度,轻则陷入毫无头绪的忙乱,重则导致情绪失控,使得家长和孩子间的关系高度紧绷,甚至发生对抗,最终导致家长失去成为孩子助力的可能。

那么,作为中考生家长,最近可以做些什么呢?

此时,除了调整认知外,努力去做好自己可以做的事儿,不失为一个简单易行的好办法。

比如:

01

了解中考政策

减少因未知引发的焦虑

请先自测以下问题:

4月8日是什么日子?4月26日又是什么日子?5月17日要干什么?5月18日呢?中考一共有几天?每天的考试科目和时间是?……

如果,对这些问题您还有些模糊,甚至非常陌生,那就先放下焦虑,增加对情况的了解。

4月8日—4月11日,中考体育四类项目测试,4月26日中考体育游泳项目测试;5月17日,外语听说测试;5月18日,物理和化学实验操作;6月14日,语文、综合测试笔试(物理化学和跨学科案例);6月15日,外语笔试、数学、道德与法治;6月17日—20日,填写中考志愿;7月8日,中考成绩公布;7月17日,统一招生录取结果查询。

关于中考工作的更多详细内容,可以浏览第一教育刊发的《2025年沪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工作实施细则及问答公布》。

同时,也强烈推荐家长关注“第一教育”“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等上海教育信息平台,以便第一时间获得权威信息。

02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增加温馨体验

复习迎考,主角是孩子,在陪伴孩子迎考期间,家长真正能够做到的,就是给孩子一个正常的家庭氛围。例如,尽量将一日三餐安排得营养均衡、美味可口、不潦草;夫妻之间、亲子之间保持相当频率且话题丰富的闲聊;家长将在工作中的怨气尽量消化在家门之外,不要将孩子作为自身消极情绪的“垃圾桶”;夫妻之间做好相互支持,努力倾听彼此,减少埋怨。父母之间关系和谐,认知统一,是家庭港湾风平浪静的定风针。

家长要绝对避免这些话:

我每天拼命赚钱,你这个孩子怎么就一点儿都不努力呢?(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你怎么就没有对应的成绩和积极的行动来回报呢?)

但是孩子是否努力,与家长的工作是否有关系呢?讨论的重点其实是孩子在备考中遇到了哪些挫折使其行动力不足。如果我们能聚焦于此,孩子不仅能感受到我们的诚意,更能感受到我们的温暖。

我过去怎么说的?让你对孩子的学习多上点儿心,现在的情况都是你造成的!(孩子之所以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情况,都是你没有遵照我的建议,所以责任都在你!)

育儿的遗憾永远存在,只要夫妻之间相互体恤,产生更多积极情绪,就不易纠结过去,更多以当下为起点,发现合理的目标,推动彼此和孩子共同努力。

03

接纳孩子的压力

做一个随时在线的倾听者

即将中考的孩子会不会有压力?当然有。但有时,家长也未必认可,比如有家长曾抱怨:离中考就剩两个月了,让他多复习,就是不肯动弹,一点儿临战气氛也没有。

其实,孩子多半是累了,可能是身体,也可能是心理。如果是身体,要想一想孩子的睡眠质量、饮食情况。如果是心理,我们可以柔声问问孩子:

你看上去有点儿(此处填上家长观察到的孩子的表情,感受到的情绪,例如“闷闷不乐”“忧郁消沉”……),发生了什么?能和我说说吗?

此时,请家长真诚地注视着孩子,孩子明确感受到“你的心事我愿意听”,然后放开自己的心胸,仔细听孩子说的每一句话,认真观察孩子的表情。

当我们进入倾听的状态,是告诉孩子,你可以向我吐露心声,我不是要对你的倾诉指指点点,我只是想要了解你所面临的困境,我想要和你一起解决。即使一时找不到有效的方法,我同样可以做你的树洞,毕竟倾诉也是一种疗愈。

当孩子表达“紧张”“焦虑”“担心”等感受时,家长常常会说“没什么,别紧张,一切都会过去”,这些话固然没有什么错,但并未解决孩子的心结。家长可以运用“具体讨论”的办法,在对话中让孩子逐渐说具体,例如“是什么让你最近特别紧张?”“哦,原来是这件事儿,那么,是不是一直这样?还是有一些特别的原因?”……讨论得越具体,就越能发现深藏于表象之下的原因,从而可能找到更多可供尝试的方法,从而有效降低焦虑。

当然,也有一些孩子,家长温言以对,他却倔强地扭一扭脖子,故作潇洒地说“没啥”。青春期的孩子,有时也沉迷于那份荷尔蒙带来的酷感,毕竟“扛”也是他们追求的成人感之一。那么家长就可以说:“行!如果你愿意,我随时愿意听。”不用强行逼迫孩子和你对话。

04

越是临近中考

鼓励孩子做更多小事

随着中考日期临近,让孩子集中精力着眼于眼前的一些小事。比如,从每天的习题中挑一道最易混淆的试题重点练习,将其涉及的解题思路、技巧、相关知识点一一搞明白;每天利用碎片时间看看新闻,了解国内外时事;或是规定作业达到一定时长后安排运动时间,跳一两分钟的绳、做几个引体向上或是仰卧起坐……

一件件复习迎考中的小事,让孩子的精力更易集中,成功的难度相对减小,规律性、节奏感有所加强,让孩子获得更多的控制感,在有效降低焦虑的同时,利于获得积极感受。

虽然说了那么多,但是我们知道,作为一次选拔性的考试,最后总会有欣喜,也会有遗憾。但无论如何请大家记住这样几句话:

任何时候,家都应该是孩子最后的避风港。

我们对于孩子的爱,不需要与成绩捆绑。

中考,是人生中的第一次登台,但一定不是唯一一次,更不是最重要的一次。

基于现实,努力执行,日有寸进。

接纳不足,发现优势,扬长避短,才能走更远的路,看到更多的风景。

来源:静安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题图由AI生成

编辑:周紫昕

校对:曹铒

责任编辑:吴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