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静安 > 文章详情

静安警方识破医保诈骗骗局,七旬老人免遭10余万元损失

转自:上海静安 2025-04-11 10:43:11

近日,静安公安分局临汾路派出所接待了一名神色慌张的老人。七旬市民蒋阿姨因接到自称“某地医保局工作人员”的追款电话,称其需退还“超额报销”的医保费用,甚至威胁将面临法律追责高龄老人遭遇骗局,所幸在民警的及时介入,当场拆穿骗局,避免了老人10余万元的财产损失。

原来,蒋阿姨的老伴需长期在上海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但因未办理相关异地就医备案手续,每次在沪就医后需自行垫付医疗费用,并将就诊发票等材料定期邮寄至参保地,委托当地亲友前往医保部门办理报销手续,此前多次报销均完成。但在3月27日,蒋阿姨接到外省市的私人固定电话。对方自称医保部门工作人员,称蒋阿姨报销的10余万元构成“超额报销”,要求她立即将钱款转账至指定账户,否则将面临刑事处罚。

“我们一听‘指定账户’‘行政处罚’等关键词,就意识到这是典型的冒充公职人员的电信诈骗。”当日值班长唐愈昌介绍。民警通过查询医保部门公开信息,确认不存在所谓“超额报销”记录和所谓的“医保报销新政策”,但发现老人已添加骗子微信,聊天记录中出现“保守秘密”“转账销案”等诱导性话术,遂决定主动出击。

为彻底打消老人疑虑,民警用蒋阿姨手机拨通骗子电话。面对民警追问“单位名称”“退款政策依据”等问题,对方语无伦次,最后气急败坏威胁“法院告你”后挂断电话。全程录音成为关键证据,民警同步向老人解析骗局逻辑:“公职人员绝不会要求私下转账,更不会用个人账户收款。”

“看到骗子被问得哑口无言,我才真正放心了。”蒋阿姨坦言,老伴的后续治疗需求让她心理压力极大,差点落入圈套。民警随后协助其联系老家的亲友核实报销记录,并指导其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打开来电过滤功能。民警随后协助其联系老家的亲友核实报销记录,并指导其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打开来电过滤功能。

在此,警方指出,此类骗局利用了中老年群体对政策不熟悉、惧怕法律后果的心理,伪造来电显示增强迷惑性。通常情况下,国家行政部门是不会通过私人电话、短信要求提供银行卡号或转账,凡提及“安全账户”“转账汇款”均为诈骗。市民务必守住“不轻信、不转账”底线,方能护住救命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