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小陈书记,他的真诚让老人们感到无比温暖……”展开平阳六村居民王阿姨的感谢信,1989年出生的居民区党总支副书记陈晓君有些腼腆。这位上岗仅2年的“新人”书记,如今已对居民区事务如数家珍,成为老龄化社区治理过程中的“解铃人”。 王阿姨手写的感谢信
“轮椅上的600米”背后的治理经
居民王阿姨没想到,借轮椅的寻常请求会牵出一段暖心故事。王阿姨的嫂子是一位82岁高龄的心脏病患者,居住于平阳六村居委会管辖的平阳绿家园,时常要去家附近的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复诊。
平阳绿家园
“去社区医院600米的路,走起来真的不容易,我嫂子生病不方便走动,小辈又不在身边,我77岁了也有点力不从心。”在王阿姨前往居委会借轮椅的过程中,说起了这个难处。居民区党总支副书记陈晓君得知后,主动推着轮椅陪伴老人前往就医。这个细节被写进感谢信,王阿姨写道:“小陈书记心里装着居民,真诚又热心!”
陈晓君(右)
在老龄化率超过35%的平阳绿家园,40余位独居老人和200余户纯老家庭构成了社区治理的底色,这样的“600米困境”并非个例。
2023年,陈晓君来到平阳六村居委会任职。正值酷暑天,他遇见两位八旬老人从社区医院配药回来,一问才知道,仅仅600米的距离,两位老人来回竟然耗时两小时,让他非常惊讶:“年轻人眼里的短途,对老人可能是长征。”
从那时起,他在走访居民的过程中多了一些唠叨,“这是我和家庭医生的电话,叔叔阿姨存存好,有需要就打电话,配药看病就来找我们。”从此,陈晓君也成为了居民们口中越来越亲切的“小陈书记”。
银发自治激活社区细胞
在去年平阳绿家园刚刚改造完成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银发族的“第二人生”正在绽放:周二的旗袍队踩着《夜上海》旋律摇曳生姿,周四的声乐课堂飘出《茉莉花》清音,退休音乐教师郑阿姨的钢琴键上跳跃着二十位"老学生"的青春。65岁的顾阿姨笑言:“现在比上班还忙,我的插花作品要上社区艺术展呢。”
陈晓君的治理哲学,在于激活小区“银发资源库”。前不久,他在小区内认识了一位已经退休的美术家协会委员,立马邀请对方未来共同参与到垃圾厢房的创意改造活动,为小区增添亮色。
小区旗袍队
随着社区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文艺达人,陈晓君畅想着以后老少同乐,一起参与社区活动的场景:“我还想在小区内办一场摄影展,邀请我们身边很多‘老法师’参加。老龄化社区不是暮气沉沉的代名词,相信每位老人都是一座宝藏,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活力。”
小区广场设计图
此外,小区内4000多平方米的中央广场即将于5月底改造完成,向居民们开放。设计图纸显示,适老化休憩亭将与篮球场共享林荫,羽毛球场采用防滑地砖,创意景观小品提升居住体验,未来将成为居民们日常休闲娱乐的新空间。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