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第八届惠灵顿教育节(中国站)在上海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举行,逾70位来自教育、人工智能、科技、金融、心理健康等领域的专业人士齐聚,就科学技术、家校共育、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幸福关怀等话题开展演讲或工作坊。活动吸引了800余位与会者,共同探讨教育变革前沿趋势。
据介绍,惠灵顿教育节由英国惠灵顿公学创办,秉持“灵感荟萃,启迪人心”的宗旨,致力于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分享创新理念、参与深刻讨论的交流空间,以及培养创作力、促进合作的丰富机会。惠灵顿教育节已在英国及其他国家、地区获得广泛认可,于2015年首次来到中国。
惠灵顿(中国)首席总校长Julian Jeffrey在开幕致辞中谈到,AI的迅猛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挑战。2024年,微软开展的一项有关教育与AI的调查显示,大部分教育者、学生以及教育管理者已经在工作或学习中使用过AI,但只有一小部分人真正地了解AI,这意味着人们对AI的使用程度超过了人们对AI的认识程度,这是需要教育者警惕的一件事。而这种脱节,指向提高AI素养的迫切需要。
Julian还提到,当今时代的不确定性不仅来自技术的快速发展,还来自全球局势动荡、气候变化等多重因素。“随着时间推移,社会变化的速度似乎只会变得更快。保持敏锐、信息同步、灵活应变,将帮助我们应对这些变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惠灵顿教育节支持广大教育工作者与时偕行、茁壮成长,以保障我们的教育体系与年轻学习者不断变化的需求精准匹配。”
AI对于教育的影响,是本次教育节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美国堪萨斯大学教育学院杰出教授、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赵勇作“人工智能驱动社会与教育的双重变革”主旨演讲,提出在AI时代,所有人都应该思考:什么真正值得学,什么真正值得教。
他谈到,在AI时代,教师要做的事更多而不是更少,在教育领域,机器永远无法替代人类,且机器将驱使教育者在因材施教上更多地发挥人类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就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教育者必须认识到学生群体是多元的,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每个人的潜能、性格特点、学习动机都有所不同。AI时代所呼唤的个性化教育,应该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独特性,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精进。
赵勇还谈到,教育者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起创意与创业思维,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激发他们为他人创造价值的热情。
活动中,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加仙教授作“教育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循证家校合作”演讲。她谈到,科学的教育方式非常重要,在大科学时代,教育应从经验主义转向“循证”。
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提出:“有效教学主要的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到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如何开展有效教学?周加仙表示,教育者首先要了解儿童青少年的脑与认知发展规律,知道人脑是如何学习的,而教育神经科学正是帮助人们打开“大脑黑箱”的钥匙。
她介绍了教育神经科学领域的一些研究成果,提出忽视、体罚、语言暴力对儿童青少年的大脑发育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表现,并导致他们更易产生心理问题。
周加仙表示,家长需要学习脑与认知科学的知识,为儿童提供安全的、充满关爱的家庭环境。
教师也将受益于教育神经科学。有研究比较了多种教学方法,发现使用教育神经科学研究证据的教学方法,最多可以提高440%的教学效益。
周加仙提出,孩子的学法、老师的教法以及家长的养法应三位一体、协同作用,而是否遵循科学方法将使效果产生巨大的差异。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惠灵顿教育节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搭建了桥梁,首次连设三场家长专题讨论。来自教育、人工智能、生物科技、金融等领域的惠灵顿(中国)旗下学校家长结合自身丰富的从业经验,围绕人工智能之于社会发展各个层面的渗透与影响,从家校共育的实际出发探讨如何为孩子的学习与成长保驾护航。
文字:袁曼舒
图片由学校提供
编辑:王佳依
校对:曹铒
责任编辑:吴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