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徐汇通 > 文章详情

以红色纽带托举起街区的生机与温情|我在街区当书记

转自:徐汇通 2025-04-14 09:39:45

编者按:为深入展现徐汇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徐汇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区委组织部、各街道(镇),特别推出“向新而生 汇心前行——我在街区当书记”系列报道。通过街区书记的视角,记录他们在基层治理中的创新举措、为民服务的点滴故事,展现党建引领下社区治理的丰硕成果。

在徐汇区枫林街道宛南街区,一条条商业街巷交织着市井烟火,也承载着基层治理的温度。从居民区书记到宛南街区党支部书记,彭淑勇用十余年基层经验,带领党支部以“红色纽带”串联起408家商户、3685名从业者的心,将党建引领的治理智慧转化为街区的生机与温情。  

铁脚板丈量民情,小卡片传递大温暖

“这是咱们的联系卡,有事随时找我!”盛夏酷暑中,彭淑勇带着支部成员挨家挨户走访商户,两个月走遍6条商业路段,发放400余份“安全大礼包”,在商户玻璃门上贴下“红色标签”——一张张安全提示贴,更是党支部的暖心承诺。  

永琪美容美发店是天钥桥路的“人气王”,店长郭经理却始终低调。彭淑勇多次走访后,获知了郭经理的党员身份。“党员就该带头服务社区!”在她的鼓励下,郭经理主动发起“银发无忧免费理发”公益项目。如今,在每月的公益理发日,天钥桥路、双峰路的老人们就早早排起长队,享受这份“家门口”的便利。“剪个头发,心里暖洋洋的!”居民张阿姨笑着说。  

彭淑勇(左一)为商户送来安全宣传册

双向奔赴:从安全隐患到安全共识

电瓶车充电乱象曾是街区的“隐形炸弹”。商铺私拉电线、店员不戴头盔……彭淑勇联合街道平安办和风雷车行,发起了一场“安全拉力赛”。支部设计漫画折页、制作《安全出行承诺书》,车行店员化身“安全宣传员”,边修车边科普。  

“以前图省事,现在才知安全无小事!”水果店老板老李在承诺墙上郑重签名,还主动推荐顾客使用公共充电桩。一场双向奔赴的治理行动,让安全理念从“纸面”走进商户心里。  

宛美市集:烟火气里书写共治篇章

3月18日,“宛美市集”在街区热闹开张。16家商户亮出“看家本领”:阿四熏鱼半小时售罄,龙华医院展示中药香囊,600号文创产品引发抢购……这场由党支部牵头的市集,不仅是消费盛宴,更是共治试验田。  

宛美市集深受欢迎

 “五好商户”评选激发商户热情:安全有序、信誉良好、环境整洁、服务优质、乐于公益——标准看似严苛,却让商户争当“街区代言人”。市集结束后,龙华医院用义卖资金为孤老送去粮油,4家商户定期在党群阵地开展公益服务。“商户成了治理伙伴,街区才有生命力。”彭淑勇说。  

片区赋能:小问题背后的治理速度

宛平南路商铺广告灯箱渗水,商户急得直跺脚。彭淑勇现场勘查后发现,问题根源竟是排水沟堵塞。她迅速联动片区职能部门,两周内完成清淤、重铺防水层。“没想到这么快解决!”商户王老板竖起大拇指。  

排水沟抢修前后对比

从灯箱维修到公益理发,从安全隐患排查到市集引流,宛南街区的“红色引擎”始终轰鸣。彭淑勇带领党支部将“宛美”品牌深化为治理标杆:党员包楼联户、商户反哺社区、难题闭环处置……街区治理的“力度”与“温度”,在这里悄然融合。  

如今的宛南街区,商户玻璃门上的“红色标签”熠熠生辉,市集的烟火气中跃动着党群同心的温度。彭淑勇的足迹仍穿梭在街巷之间,她说:“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要让每个人都能成为主角。”在这片红色纽带编织的街区里,商业活力与人文关怀正奏响新时代的治理强音。  

记者:王永娟

编辑:邱彩红

校对:耿洁玉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