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上海市公共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举行,上海市静安沪尚墨缘书画文化公益中心“《艺心助梦》共建图书馆计划”获评由共青团中央、中央社会工作部等颁发的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铜奖!一起来回顾、展望这个跨越山海的公益项目!
沪尚墨缘作为一家沪上的3A公益组织,也是海派都市文化类社会组织,以书海为媒在对口支援滇藏边远地区贫困学校中正书写下艺术公益人的大爱无疆。
“《艺心助梦》共建图书馆计划”项目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下,在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静安区民政局、静安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支持下,由沪尚墨缘从2021年6月发起试运行,同年12月正式实施开展,对口西藏日喀则及云南广南县、麻栗坡县等地区中小学建立校图书馆、图书室、图书角,并开展志愿服务。
依托志愿服务,资助配套课桌椅及相关设施配备等,开展艺术类课程支教;对接爱心企业,开展展览、托底义卖,增加当地家庭收入,此外,增加中职同学们的实习、就业机会,文化赋能,改善当地同学家庭现状。帮助对口边远地区的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少数民族学生、当地汉族学生课内辅读教材及课外阅读资源,助力孩子们成长;提高当地学生语言文字水平、知识水平、艺术教育水平;让上海与边远地区架起以书结缘的纽带。
“《艺心助梦》共建图书馆计划”项目运行至今,时间已达41个月,共辐射到11317位滇藏边远地区的中小学生。 此外,志愿服务队前往云南开展非遗系列课程支教、指导落叶画、AI绘画创作,并为当地学生来沪举办画展,让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翅膀。孟昕月等老师支教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水塘镇小学,更在上海K11举办书画展,对接资源开展书画义卖。
近期,《艺心助梦》共建图书馆计划暨捐赠仪式在广南县第十中学校隆重启幕。本次捐赠仪式分为图书捐赠、书画作品捐赠、非遗课程送教三个环节。
《非遗公益课堂》支教课程由沪尚墨缘200多位签约公益艺术家录制开设,涵盖书、画、印、课间手势操、音乐等内容。同时,对当地老师开展公益课程单独培训,将篆刻技艺、传统书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送进校园,普及我国非遗文化,有力推动了民族地区青少年文化素养提升工程。
广南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的同学们亲身体验了印泥制作与印章雕刻的乐趣。他们用印扦捶拉印泥、团印泥,感受着印泥制作工艺的细腻,在一刀一划间领悟印章艺术的精髓。这是对中华文化的深度触摸与传承,让古老的西泠印社文化在新一代心中种下文化的种子,生根发芽。
深化沪滇协作,文化赋能乡村
近年来,上海在推动广南产业升级、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呵护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等方面,为广南提供了大力的支持。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责任主体,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始终秉持“文化润心、服务为民”理念,通过引导社会组织发挥专业优势,将海派文化资源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动能,一是构建“静态资源+活态传承”的立体供给模式,既有教辅书籍的知识输送,又有非遗大师的面对面授艺;二是打造“文化帮扶+民族团结”的示范项目,支持广南县城区第一小学“女童班”建设,助力少数民族儿童享有均等教育机会;三是形成“东部资源+西部需求”的精准对接机制,依托援滇工作组实地调研数据,实现文化资源配置的科学性、有效性。这种“需求导向、精准施策”的公益实践模式,充分彰显了静安区社会组织在资源整合、项目运营、服务创新方面的显著优势,也印证了静安区长期培育扶持社会组织发展、搭建政社协同平台的成效。
未来,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将继续深化与社会组织的战略合作,让更多有情怀、有专业、有温度的社会力量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生力军。同时,通过持续的文化浸润和知识传播,将源源不断为壮乡苗岭的非遗活态传承注入新活力,为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筑牢文化根基,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沪滇一家亲”的生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