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底,上海发布全国首个《乡村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规划导则》不仅将目光聚焦于乡村环境及服务,更将视野拓展到乡村的生活、生产、生态、治理等方面,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宜学的乡村社区共同体。

在“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的引领下,在区建设管理委(区精细化办)、区规划资源局的指导下,宝山区罗泾镇以“网罗生活,众享泾彩”为主题,以《规划导则》为指南,针对乡村地区大量居家养老的老龄人口及乡野旅游人群,“五村联动”构建睦邻友好、健康养老、自然生态、创新生产、未来创业、艺术文创、旅游休闲、智慧治理8个特色鲜明的乡村社区场景,用实践展现上海乡村未来发展的“实景画”。罗泾镇乡村生活圈也被评为2024年度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优秀案例,荣获“美丽乡村优秀创意奖”。
罗泾镇以塘湾村为核心连点成片,凭借五村千亩森林等独特生态资源优势,发展养生型、智慧型新型乡村形态,连点成线,形成21公里“泾彩”漫道,打造集健康养生、森林休闲、生态种植和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综合体,形成独特的乡村森林康养生态宜居空间,实现全时全龄“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
五村联动推进天然气入户、污水管网改造等工程,同时配套便民超市、邻里中心、健身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让村民享受与城区同质的便利生活,长江口“泾”彩田园小镇连续四年荣获上海市特色小镇。
应对北部五村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发展问题,乡村生活圈依托秀丽的田园生态风光,植入健身运动、远程医疗、智慧出行、睦邻互助等优质服务,重点营造涵盖医疗康养、乡居养老、互助养老等内容的田园康养与社区养老乡村场景。塘湾村选定母婴康养产业为发展方向,与母婴服务公司馨月汇合作打造国内首个母婴康养村。以“水清、田秀、林逸、路幽、舍丽”的生态基底为核心,将乡村自然禀赋与现代化生活服务深度融合,做到“推窗见稻田、出门逛湿地”。洋桥村“芋见田园”提升建设,依托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帐篷营地、林下休闲、休闲采摘、垂钓基地等配套设施。以主题美食、休闲娱乐、花园环境为亮点,打造集新型研学基地、民宿、垂钓多种休闲为一体的乡村休闲综合体。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升级,打造长三角智慧农业标杆示范区。新陆村聚焦林下经济发展,大力推动磊宏科技示范试验林开展“香椿+石斛+赤松茸”三位一体立体化种植,利用活体果树附生的种植技术,将铁皮石斛附生种植于树体上,树下种植赤松茸,打造食用菌生产基地,同步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罗泾围绕绿色发展理念对村内产业进行转型升级,根据创新产业和青年人的需求,提供服务和配套设施,丰富乡村“食、宿、游、购、娱、体”等功能,实现创业者与本地村民的发展共赢。上海城市业余联赛“战FUN宝山 泾彩同行”宝山区钓鱼比赛、上海市第四届市民运动会市级选拔赛长三角田园农趣徒步赛等众多活动的开展,不仅向大众展示了乡村振兴示范村的锦绣风光,还展现了宝山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新模式、新亮点。罗泾乡村生活圈凭借自身丰富的文化资源与生态优势,承接上海近郊周末游客群体,在巩固基础配套设施的基础上,发展如“逛花海、品四喜凤糕、观十字挑花绣,宿特色农家乐”等在地特色项目,创造多元乡村游憩趣味场景。
五村联动,对于村民或是游客来说,最明显的体会就是游玩线路串联起来、公共设施可以共享了。村界地域壁垒被打破,首尾相连13平方公里的五个村连片打造、联动发展。亲子家庭可以从主打母婴康养的塘湾村出发,参观完母婴康养基地、母亲花文化园等,接着去海星村体验渔事、去花红村体验农耕、去新陆村做研学拓展、去洋桥村体验休闲农庄。塘湾村的村民宴会厅、新陆村的研学教育接待中心、洋桥村的农机服务、米制品加工中心等,都可为五村共用。
通过搭建“积分制+智能平台”双轮驱动机制,将村民自治、生态保护、民生服务等治理场景数字化赋码,依托“一网统管”平台实时感知村域动态并智能调配资源。五村推动积分制与村规民约、低碳生产深度融合,同步打通产业振兴“积分激励”链条,形成“技术赋能—群众参与—效能提升”的乡村治理闭环。
罗泾镇通过“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成功打造了一个集健康养生、生态休闲、智慧治理于一体的乡村生活圈。该镇不仅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创业者,实现了乡村振兴的多赢局面。下一步,区建设管理委(精细化办)、区规划资源局与各街镇将继续深化这一模式,进一步优化社区功能布局,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推动智慧治理技术的应用,以确保居民能够在步行15分钟的范围内满足日常生活需求,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宝山乡村振兴经验。
(来源:上海宝山、区建设管理委(区精细化办) 罗泾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