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2025年世界地球日中国围绕“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呼吁社会各界以行动守护蓝天碧水净土,让文明与自然同频共振,共同书写地球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值此第56个地球日来临之际,上海市地质学会拟联合相关单位于2025年4月19日(周六)下午14:30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主办以“江海共济·蓝绿营城”为主题的上海地学科普高端论坛。本次论坛将邀请翦知湣院士、刘金水、黎兵等专家学者作主旨演讲,并与观众互动交流。
一
嘉宾介绍与报告简介
翦知湣 院士
01
嘉宾介绍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曾任国际过去全球变化(PAGES)科学委员会共同主席、中国IODP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从事海洋地质学的教学与科研,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30多项,在西太平洋古海洋与古气候研究上取得系列创新成果,完善和发展了气候演变“低纬驱动”的理论假说;在Nature、PNAS等期刊上发表国际SCI论文百余篇,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担任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海底科学观测网”、国际大洋钻探航次和载人深潜航次的首席科学家,为我国“深钻、深网、深潜”科学与技术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02
报告题目及简介
《海洋碳循环演变与碳中和路径》
应对气候变化,调控大气CO₂是重大挑战。海洋作为最大活跃“碳库”,可吸收并储存大气二氧化碳,但海洋碳循环过程复杂,涉及多圈层相互作用。我国科学家提出海洋碳循环“四泵融合”理论及“新碳”/“老碳”概念。“新碳”年龄偏新,与“快循环”过程相关;“老碳”年龄偏老,涉及“慢循环”过程。二者可相互迁移、转换,理解其多时间尺度演变及互作机制,有望为预测气候变化趋势提供科学依据。移除或转变“新碳”可实现海洋碳中和。因此,需建立实时观测监测体系,研发相关技术,开展生态环境工程,创建ONCE“中国技术”路径,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刘金水 专家
01
嘉宾介绍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集团技术专家。
长期从事中国近海海域油气勘探研究工作。先后任勘探研究项目经理,研究院地质总师、院长等职,在中海油集团公司勘探专业有较大的影响力。近年来主持“十二五”和“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3项、中国海油集团有限公司重大科技项目8项、“十三五”自然资源部油气资源评价项目2项、面上自然基金项目2项。创新形成了“活动陆缘断-拗转换盆地天然气晚期成藏理论”,地层孔隙压力预测、油气资源量分级(品质)评价等六项勘探关键技术。发表论文46篇,专著2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
02
报告题目及简介
《东海盆地天然气形成的地质条件及开发利用》
为实现2030年前CO₂排放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天然气替代其他化石能源至关重要。作为清洁能源,天然气在同等热值下CO₂排放量仅为其他化石燃料的一半,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减少10-50%,且几乎无粉尘和二氧化硫污染。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历经多个演化阶段,在弧后伸展断陷背景下,形成了煤系烃源岩,具备良好的天然气生成条件。目前主力烃源岩处于生天然气阶段,资源量达3.18万亿方,是我国重要的煤成天然气产区。尽管面临勘探成本高、深层勘探难度大等挑战,但随着技术进步,东海盆地有望为长三角清洁能源供应做出更大贡献。
黎 兵 专家
01
嘉宾介绍
高级工程师,上海市自然资源调查利用研究院-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研究所副所长,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
主要从事基础地质、海岸带地质以及地质工作支撑服务韧性城市、自然资源管理等研究。主持多项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在国内外发表科技论文50余篇,合作出版中英文专著5部,发表科普文章4篇,入选2024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5%。获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其中3项排名前三。获中国地质学会“野外青年地质贡献奖—金罗盘奖”,曾任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现任上海市地质学会科普专委会委员。
02
报告题目及简介
《上海海岸带地质环境与地质安全挑战》
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交汇带,受流域输沙、海洋动力及城市开发等因素影响,地质环境脆弱。滨江临海、软土地层及密集地下空间开发,使其面临地面沉降、海岸侵蚀、地面塌陷及地震等地质安全风险,对城市安全运营构成严峻挑战。海岸侵蚀导致土地流失、基础设施损毁等;地面塌陷防治难度大;地震风险受软土地层与地下水影响,易诱发次生灾害。通过模拟实验与多源数据分析,科学认识上海地质条件及其演化过程和控制机理,是预测和防范地质安全风险、保障城市安全的必要举措,也为上海建设“韧性生态之城”及理解我国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提供了契机。
二
论 坛 主 持
王寒梅 院长
01
主持人介绍
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上海市自然资源调查利用研究院院长,上海市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兼法定代表人。自然资源部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团队“超大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团队负责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领军人才,自然资源部首批杰出青年科技人才。
主要研究领域为地质环境和土地资源管理。承担自然资源部、上海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余项,编制行业标准9部,起草法规和政府规章2部,专著4部,发表SCI等论文50余篇。研究成果获自然资源部、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十余项。
三
会 议 议 程
四
论 坛 报 名
01
论坛报名方式: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
02
上海规划资源教育培训:
本次论坛纳入上海市工程系列规划资源专业中、高级职称继续教育专业科目面授课程,共计4学时。需计入学时的学员,请完成论坛报名后扫码下方二维码登记个人信息并申请:
(注:名额有限,报名截止时间为4月16日24:00)
五
温 馨 提 示
1、报名成功后请进入微信小程序“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门票”,右下角“我的订单”查看预约二维码(请凭此码入馆);或扫描下方二维码,点击左下角“服务”菜单中“预约”。如预约后不能参加,请提前在小程序上取消预约;
2、报名成功者提前半小时刷码入馆,并至五楼大都市规划发布厅入口处签到参会;
3、为保障良好的讲座环境,请参与者严格遵守展示馆管理要求,不得携带食物、饮料等进入。
六
论 坛 组 织
指导单位:中国地质学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上海市地质学会、九三学社静安区委员会
承办单位:上海市自然资源调查利用研究院、上海市地矿工程勘察(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中学科技杂志)
七
会 务 联 系
联系人:郑铭慧 18717798915
何偏偏 15227126518
(来源:上海市地质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