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检察 > 文章详情

让预付卡不再“卡”,公益诉讼为消费者排忧解难

转自:上海检察 2025-04-14 20:48:30

来源 | 宝山检察

“充值越多优惠力度越大”

“充值满1000送200”

......

随着电子消费和信用消费的快速发展,一些商家为了吸引顾客,会推出“预付式消费卡”,但这种消费模式也存在一些隐患,在消费者得到实惠的同时,也会出现商家“跑路”从而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况。

2024年9月

检察机关始终关注着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考虑到体育健身行业近年来发生种种“爆雷”事件,宝山区检察院公益检察官将相关平台线上投诉数据与天眼查APP企业数据进行对比后发现,在消费者投诉过的注册在本区的39家体育健身机构中,有多家机构开展了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经营活动,但部分企业未按照法律规定与“上海市单用途预付卡协同监管平台”完成信息对接,这一现象引起了检察官的注意。

检察官认为,单用途预付消费卡因其消费对象特定、消费用途单一、消费金额预付等特点,导致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资金使用保管不透明,消费者和监管部门若无法第一时间掌握相关信息,一旦经营者关门歇业,消费者将会面临财产损失的困境,且维权困难。督促体育健身企业完成信息对接,是加强对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管理、提升监管力度、规范企业经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2024年9月25日

宝山区检察院对相关行业协会制发检察建议,建议配合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单用途预付消费卡信息对接专项检查、抽查等监管活动;加强对区内体育健身企业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宣传工作,指导和帮助企业准确理解相关监管要求;定期组织行业培训,督促未完成信息对接的体育健身企业完成信息对接工作。

“我们也想借此机会将预付卡管理这件事规范起来,但我们作为行业协会没有执法权,操作起来确实存在困难。”在收到检察建议书后,相关行业协会在整改过程中又向检察官求助。

检察官与相关行政机关进行约谈,并组织开展了一次体育健身预付费政策宣讲会,对未完成信息对接的体育健身企业开展针对性培训与指导。会上,检察官就单用途预付消费卡规定、行政处罚标准、系统平台流程及相关政策等内容进行了宣讲。“感谢检察官对行业相关政策的详细解读,我们回去之后会规范发卡、兑付和资金管理工作,接受有关部门监管,做到依法、诚信、规范经营,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一家体育健身企业的代表说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正文无关

2024年11月7日

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宝山区检察院与对体育健身行业有监管职能的相关行政机关展开磋商,共商破解预付卡监管难题。经过磋商,相关行政机关表示将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对辖区内10家未按规定与“上海市单用途预付消费卡协同监管服务平台”进行信息对接的体育健身企业进行查处。

2025年2月19日

相关行政机关回函表示,已对上述10家企业进行了现场核查,并依据《上海市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管理规定》对10家企业发出了责令改正通知书,其中5家企业已完成整改,剩余5家企业予以立案调查,并对其依法作出行政处罚。

“3月1日起,《上海市体育健身行业预付式消费经营活动监管实施办法(试行)》也正式施行。今后我们会继续加强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障,真正让‘预付卡’变‘安心卡’。”检察官说道。

下一步

宝山区检察院将继续发挥检察公益诉讼职能作用,依法督促相关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规范预付卡违规经营行为,营造让百姓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为优化营商环境贡献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