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普陀 > 文章详情

普陀区提出“三大行动”,打造数智健康千亿级产业集群

转自:上海普陀 2025-04-15 11:27:43

4月14日,普陀区召开的数智健康产业协同推进大会上,围绕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提出了数智健康产业三大行动:沿沪宁产业创新协同行动、千亿产业集群建设行动、产业要素保障行动。相关行动中提出了建立跨区域产业创新联盟、共建“离岸创新中心”、引进核心企业、支持头部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等一系列举措。

健康产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竞争的焦点赛道之一,普陀区坚持全产业链体系化推进,把握数智健康产业发展的新风口新趋势,持续深化“双招双引”,推动资金链、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普陀区商务委表示,通过落实三大行动打造普陀区数智产业千亿级产业集群,关键在于强化服务和保障,立足现有资源和优势,做好协同的大文章。

聚焦产业协同,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

推动数智健康产业跨区域协同,是普陀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具体实践。数据统计显示,在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镇江、泰州等沿沪宁产业创新带上的7个城市拥有上万家生物医药企业。

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工作启动后,普陀区频频“北上”,加强与七个城市的联系和沟通。七个城市也纷纷南下,寻找合作机会。

“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是镇江重点规划布局的产业链,集聚了鱼跃医疗、吉贝尔药业等一批龙头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需要对产品进行迭代升级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所以有企业提出希望能够在上海建立创新中心的需求。”镇江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坦言,普陀区身处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起点,区位优势明显,两地相隔车程约1小时;同时普陀的土地、人才、高校、医院等创新要素配置齐全,是不少企业的首选地。

此前,镇江带着辖区内吉贝尔药业等企业到普陀的同济科技园交流考察,立刻就与普陀施江医药等企业找到了合作机会。吉贝尔药业相关负责人介绍,普陀在数智健康产业具有科研人才的优势,研究领域也保持领先;此外,普陀相关企业从产品研制成功到生产销售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这恰好是镇江的优势,双方在很多相关领域有广泛合作空间。

不仅有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当前,普陀与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镇江建立了“六市一区”创新协作的工作机制。今年2月中旬到3月中旬,近一个月内,普陀区党政代表团连续4周,每周选定一天,前往江苏考察并与各地主要领导会面。2月下旬,普陀区与这七个城市正式携手,发起“共建协同格局 共筑产业高地”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合作倡议。

作为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起点,普陀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较强的优势,加强与沿线城市的合作,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创新协同、共建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链分工与合作。以前上海开门面销售、外省市制造生产的“前店后厂”模式,正逐步向“前研后产”模式迭代升级,为此普陀区已设立1000万同济科技园科技成果转化扶持资金,推动“实验室成果”加速走向“生产线”。

“今年我们要大力度组织区内企业走出去,抢占发展先机。”普陀区商务委介绍,普陀区即将开展数智健康产业数字应用场景征集,促进远程医疗、AI辅助诊疗等场景落地,加速产业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征集行动将有助于推动数智健康前沿技术落地,推动在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各城市应用推广,普陀区要打造数智健康产业协同的‘样板间’。”

聚焦市区协同,壮大数智健康产业

2025年普陀区的数智健康产业被列入了市区协同推进的主导产业,普陀区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推动数智健康产业向千亿级产业集群迈进。

为做好产业要素的集聚,普陀区以桃浦镇为核心打造产业集聚区,联动同济科技园、未来岛园区、中以创新园等载体,普陀区绘制了数智健康产业地图,汇集了包括行业分布、园区载体、规划布局和要素支撑等多个细节,像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化工研究院等创新资源,区内重要的生命健康企业都在地图上进行了标注。

从一个坐标点出发,两点之间便可连成线,形成产业上下链关系。普陀区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要挂图作战,链接上下游资源和各类产业发展要素,助力区内的企业成长壮大。

致慧医疗就与相关高校成功开发出一款集成人工智能算法的病理细胞图像分析软件。该软件的核心在于利用先进的深度学习算法,实现对异常细胞的快速、精准识别,并提供了高效的图像管理、检测结果快速定位等功能,为病理医生提供强有力的辅助诊断工具。

此前,由长三角国创中心联合普陀区政府和普陀区国有控股基金公司共同支持的施江医药正式扎根普陀,这家企业有望推出世界首款靶向恶性肿瘤的线粒体抑制剂。据介绍,项目计划于2026年进入新药临床测试阶段。

聚焦“产学研医”协同,加速创新成果转化

在数智健康产业中,从医生提出需求,到概念成功落地,需要经历从基础研究、概念验证、技术开发、原型设计、小试中试、商业模式探索等多个阶段,才有机会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校、医院、企业等多个主体的协同与配合。当前,普陀区正全力构建“研发—转化—应用”全链条生态,通过搭建“产学研医”协同的平台,加强各类主体之间的信息共享,精准链接数智健康产业上下游资源。

随着人口老龄化,心律失常和结构性心脏病的患者人数将在未来几年内持续增加。治疗介入心脏病学疾病最常用的技术之一便是房间隔穿刺术(TSP)。“传统的房间隔穿刺术(TSP)虽然成熟,但是在精准性、安全性和操作便捷性方面仍存在改进空间。” 普陀区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刘宗军表示,现有的穿刺技术器械不可调弯穿刺针,受到房间隔阻力后,容易向上滑动造成穿刺点有偏差,导致穿入主动脉或心脏穿孔等不良事件发生,“希望能有新型设备改善这一情况。”

医院提出需求,企业“接单”解决需求。在普陀区商务委的对接服务下,中心医院最终与同为普陀区内的企业普实医疗达成了合作意向。

普陀区中心医院对企业提供学术培训和临床观摩,再由企业负责转化为研发成果。双方共同参与动物实验,开展动物实验设计、合作开展器械上市前临床评价工作,最终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当前,这款新型房间隔可调弯射频穿刺系统已研发完成,将在不久的未来用于临床治疗,这个项目运用将穿刺针与房间隔的角度调至低于45°以及射频技术等创新性方法改进现有器械,提高了手术安全性的同时简化手术操作流程。

普实实验室

普实医疗总经理李瑞透露,双方核心在研产品还包括经导管二尖瓣夹及输送系统、柔腰卵圆孔未闭封堵器、分体式左心耳封堵器系统的临床试验评价等,“这是双赢的合作。在区内就实现了从提出临床需求、关键技术突破到产业应用的完整创新链,既推动重大成果的转移转化,也有助于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普实的成功案例,为普陀推进数智健康下一阶段工作提供了启示,此次行动方案中,普陀将充分挖掘区内的医院资源,通过平台的搭建,推动医院创新专利对接区内科研企业,形成医企协同的工作格局。

记者:王笛、周楠(解放日报)

编辑:戴琳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普陀 你好 | 国家安全,你我共筑

 堵心路变畅通路,普陀这里巧治违停顽疾

 带状疱疹急性发作怎么办?普陀区中医医院有良方

 共筑保密防线,公民人人有责

 建设更智慧的城市,普陀这家企业正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