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张庙街道全力推进“党建引领,法治赋能网格治理”专项工作正持续发力。此项工作突破传统思维局限,不再仅仅聚焦于网格内个体矛盾的事后化解,而是着眼于从源头上筑牢法治根基,深度融合“三所联动”工作机制与“多格合一”治理模式,实现由“被动应对矛盾”向“主动防范矛盾”的战略转变,为辖区网格的和谐稳定注入强劲动能。
协同发力,
“三所联动”扩容化解矛盾
12345热线工单预警铃声急促响起,一则棘手问题映入眼帘:某小商户拖欠女工薪资,致使女工合法权益受损。街道当即启动“党建+调解”应急方案,第二街区书记即刻与涉事商家取得联系,经协商,商家承诺于3月15日前足额支付欠薪。然而,3月15日下午回访时发现,商家并未履约,单一主体处置效果不佳。第二网格马上联系“三所联动”工作室、劳动监察部门、市场监管所等职能部门召开党建联席会议,展开联合调解。调解团队一方面依据法律法规强调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法律后果;另一方面,晓谕商家信用受损将对其后续经营带来负面影响。在法理与信用的双重约束下,随着手机到账提示,女工激动地向街区党支部报喜:“钱到账了,感谢党组织的帮助!”
与此同时,某培训机构内,两名学生发生肢体冲突,致使其中一名学生受伤。受伤学生家长在焦急之下选择报警。“三所联动”工作室迅速介入,组织第三街区书记、培训机构负责人以及双方学生家长开展调解工作。调解现场,民警依据治安管理相关规定,严肃训诫打架斗殴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对涉事学生起到了强有力的警示作用;律师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深入浅出地进行普法教育,引导学生及家长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调解员则充分发挥沟通协调优势,耐心细致地反复劝说双方换位思考、互谅互让。经过多轮沟通协商,最终双方监护人达成一致意见,由被申请人作出合理经济补偿,双方签署调解协议书,成功平息事端。
精准施策,
“三所联动”筑牢法治源头
张庙街道小微企业在法务板块近乎空白,于日常劳动用工、经营管理、债务处理等关键环节存在显著法律风险隐患。为扭转这一被动局面,司法所联合辖区内条块多个核心职能部门精心策划,开展街区法律服务全覆盖行动,致力于为小微企业培育“法律明白人”与“法治带头人”,力求实现从外部法律支持的“输血式”帮扶向企业自主运用法律的“造血式”成长转变,全方位优化营商法治化微环境。
在此过程中,第二、三街区党支部协同“三所联动”工作室,联合教育管理部门、市场监管所、综合执法队等辖区内多个条块核心职能部门,共同发力推进源头法治赋能网格治理专项行动。针对辖区内所有教育培训机构以及小商户,分类施策开展“扫街式”普法宣传活动。严格遵循“谁服务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的法治原则,由专业律师担任主讲,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与企业经营、民生保障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度解读,提升受众法律认知水平;各核心管理职能部门围绕各自业务范畴内的规章制度以及行业规范,详细阐释法律条款应用细节,现场解答企业经营者与商户的各类法律咨询,以专业指导助力小微企业合法合规经营,有效防范各类潜在安全隐患,为街道经济社会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通讯员:盛苏敏
编辑:陆天宇
资料:法润宝山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