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市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多格合一” 不断探索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新路的意见》,要“把综合网格打造成城市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实践单元”。每座地铁车站都是连接毗邻街镇、辐射周边网格的重要节点,也是城市基层治理的的重要单元。申通地铁集团党委主动跨前,在市委社会工作部的指导下,正在推动地铁车站主动融入属地综合网格治理,积极探索“上海地铁网格融合共治工程”新模式。 截至4月上旬,已有380个地铁车站与151个街镇的390余个网格完成初步对接;9个车站正式与网格进行签约,并由地铁车站站长任副网格长,网格相关同志任地铁“零号站长”。近日,申通地铁集团召开上海地铁网格融合共治工程专题会,要求各运营公司党委以“党建引领”为牵引,以服务好街镇居民、地铁乘客为重点,以共同解决市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目标,以共推治理、共享资源、共创机制为原则,以“完善应急联动机制”“强化周边环境整治”“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深化保护区管理”等为主要基层治理事宜,以宣传阵地、文化项目为共享资源,以交叉任职、联席会议等为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车站与属地网格沟通。 协同联巡,强化车站环境治理 为进一步加强2号线淞虹路站周边环境整治,淞虹路站与新泾镇第五网格探索建立联巡机制。地铁车站员工和临空市容门责队员共同组成联巡队伍,每月两次开展联巡联治。4月3日已开始首次联巡,对地铁车站出入口及周边存在的乱摆摊、门店不规范外摆、非机动车乱停放以及站点周边环境卫生等市容问题及时发现、及时督促相关方整改,并在发现地铁车站保护区内有违规施工等情况时,及时互通信息。 因站施策,多措并举引导客流
西藏南路站、南浦大桥站与半淞园路街道“乐活淞园”网格通过党建联建签约强化合作。车站方面将通勤与就医场景分离管控,避免不同需求叠加,通过“提前介入+错峰对冲”实现运力动态平衡,加强客流引导;街道方面设立共享单车停放区,在地铁出入口外划定醒目的停放区,避免占用行人通道;双方共同组建“单车管家”志愿队伍,在高峰时段引导规范停车,定期开展“文明骑行宣传日”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从7家到14家,扩大应急处置“朋友圈”
三线换乘的东方体育中心站位于前滩核心地区,毗邻东方体育中心,是当地主要通勤和文体赛事集散枢纽。每逢大型演出和体育比赛,车站客流经常突破1万人次。车站的5、6号口距东方体育中心约500米。场馆散场后瞬时大客流如何安全疏解,一直是运营方的一道难题。现在,通过党建引领推进“多格合一”,车站进一步将“雷锋在地铁”党建服务品牌与城市网格化管理深度融合,将原来7家单位的应急队伍,升级成为包括属地、场馆、警方等14家单位组成的“海上霞光”突击队,加强日常跑位演练,持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客流高峰时能够迅速、高效地进行疏导,保障乘客安全有序出行。
聚焦“首项”,多方合作破难题
在小南门站的周边,共享单车停放无序、侵占通道问题日益突出,不仅给市民出行造成不便,而且带来安全隐患。小东门街道将“破解小南门地铁站周边共享单车停车难题”列为老城厢网格2025年首项任务。日前,9号线管理部党总支主动“跨出”车站卷帘门,与小东门街道以及街道辖区内相关单位就“多格合一”工作开展党建联席会议,凝聚多方共识,将通过进一步强化社区志愿者巡查力度、街道和地铁方共同宣传“15分钟步行”理念、街道摸排地铁周边“蓄水池”场地、移动公司借助数字模型分析地铁站周边共享单车需求等来进行破题。
“地铁+生活”一站式,构建“金”彩生活圈
9号线金桥站与金桥集镇街区党支部签订区域化党建高质量发展协议,车站邀请社区力量加入车站出入口环境治理、应急联动工作中,集中力量解决车站周边综合管理难题;车站还将邀请社区便民服务活动进地铁,为通勤乘客提供“地铁+生活”一站式服务;金桥集镇街区党支部邀请地铁职工进社区,组建社区应急志愿服务队,分享AED急救技能,宣传地铁文明出行信息帮助“银发”群体安全出行,构建暖心15分钟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