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有媒体曝光了某地民办教育集团给教师下达“禁考令”:要求教师入职时签订“不参加考公考编承诺书”。相关考试当天,学校还会挨个给符合报考条件的老师打电话或举行视频会议,一旦教师未能及时回应就会被认定为参加考公考编,遭到处罚并通报。
如此严防死守的规定一经曝光,迅速引来网络热议。对此,该教育集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举是为了防止教师因参加考公考编分散精力影响日常教学,避免教师中途离职对学生学习造成不良影响。14日,该地教育主管部门发布通报表示,已纠正“要求教师入职前签订不得参加公务员及编制类考试承诺书”的行为,同时要求该集团依法依规保障教职员工合法权益,并加大对教职员工的关心关爱,确保教育教学秩序稳定。
法律规定,劳动就业权是劳动者最基本的权利之一,其中就包含选择职业的权利。换句话说,学校以签订协议的方式要求教师放弃考公考编,本质上是违法行为。至于在考公考编时间段进行突击查岗,回复不及时就认定教师参加考试进而处罚,也颇有一番“欲加之罪”的意味。不难想见的是,年轻教师如果长期处于“被盯梢”“被怀疑”的高压环境,很容易产生不满和抵触情绪,难免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教师岗位的竞争可谓两极分化:一方面,不少地方的公办教师编岗位呈现出“千人求一职”的白热化状态;另一方面,不带编的民办教师在社会认可度、工作环境、待遇保障方面与前者有着明显差距,也促使不少人急于转行。现实落差之下,民办教师群体渴望通过新的职业来实现向上发展也是可以理解的。
该教育集团为避免师资流失出的这个“下策”,也透露出当前民办教育所面临的波动和挑战。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共16.72万所,比上年减少11092所;在校生4939.53万人,比上年减少343.19万人。两组数据的背后是民办教育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尤其在教辅技术变革、学校和生源数量减少等大背景下,民办教育行业想要留住优质师资力量以实现高升学率,仍是一个棘手难题。
民办学校留住优质人才、提升教学质量的初衷可以理解,但限制考公考编的“乱出招”远不能解决师资流失的问题。相反,在教育行业普遍承受改革浪潮的大背景下,学校更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地站在教师立场,多想一些能为青年教师带来获得感和成就感的实招,变“不让走”为“主动留”,让更多教师看得到自我发展的空间,真正以饱满的教学热情扎根讲台。
(喻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