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低空经济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并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4月15日下午,由上海市开发区协会联合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组委会共同主办的“2025低空经济与园区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上海浦东软件园·三林园举行。
本次研讨会以“低空新动能,园区新势能”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产业园区、政府部门、低空经济企业、专家学者等近100位嘉宾参与,共同探讨低空经济与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
应用场景是激发低空经济产业活力的核心引擎
所谓“低空经济”,一般指利用1000米以下空域开展的经济活动,包括无人机物流、低空旅游、航空器制造、飞行培训等多个领域。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技术赋能,与经济社会活动相融合,发展空间广阔。据中国民航局此前预测,到203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5万亿元。
自去年起,全球低空经济热潮涌动,在上海也已涌现了时的科技、御风未来等主机厂企业。现场,专家一致认为,应用场景将是激发低空经济市场潜力和产业活力的核心引擎。
“低空的运营主要就是把传统的地面二维运输拓展到三维空间,挑战就在于如何能有效的利用千米以下空域的资源。低空经济之所以称为经济,就是要将经济资源充分释放出来。”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低空经济所所长张法亮表示,“我们业界认为,今年将是低空经济场景应用示范年。”
目前“低空经济+”新模式不断涌现,低空经济在交通、物流、旅游、农业等领域已展开多元商业化尝试,这些新模式、新尝试都具有现实需求背景。
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院高级副院长丁国杰在主题分享中深入分析了低空经济的行业趋势和政策导向等热点话题,“随着低空空域逐步开放,国内对低空经济及eVTOL飞行器等相关领域都进一步明确了政策支持和管理方向,低空经济发展正迎来重要的窗口机遇。”丁国杰表示。
今年7月23日至26日,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将在上海召开,聚焦低空企业发展需求和应用场景落地方案,设置低空基础设施、低空制造与配套等主题,共同探索低空经济发展新模式,推动低空经济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赋能低空经济产业生态建设 浦东大有可为
《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明确提到,到2027年,打造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创新高地、商业应用高地和运营服务高地,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在全球低空经济创新发展中走在前列。联合长三角城市建设全国首批低空省际通航城市,建成全国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引领区,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天空之城”。
现场,张法亮分享了《低空经济园区规划探索与创新实践》,提出了科学规划低空经济园区的创新思路,为园区管理者提供了重要参考。他认为,低空经济园区打造要结合既有园区的优势,和现有的产业去结合。“比如浦东软件园的优势在于信息技术突出,低空经济的新基建在软件建设方面大有可为,主要表现在智能化、数字化,这一点在低空经济运营的未来是有很大的市场方向。”
研讨会上,华东无人机基地、上海浦东软件园·三林园以及苏州新盛里低空经济产业园等单位分别分享了各自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实践经验。
今年2月,一架满载乘客的BELL505直升机从上海浦东软件园起飞,跨越长江、崇明岛,平稳降落在启东林洋园区内,标志着浦东软件园与园区企业林洋航空合作的跨省低空载客航线(上海浦东-江苏启东)试飞取得圆满成功。浦东软件园正以三林园区为核心空间载体,打造首个以低空设计研发为核心、以飞行测试为依托的低空研发试飞示范园。
浦东软件园三林园方面表示,刚刚竣工的浦东软件园三林园二期园区,将以设计研发和飞行测试为“关键词”。园区依托浦软生态内软件和信息技术集群供给能力,发力低空数字经济,鼓励园内软件企业开展低空经济领域软件开发、飞行器数字化设计、低空大数据领域技术研发与服务等。同时发力引入低空链主企业,加速其在浦东落地发展。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低空经济与园区高质量发展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上海市开发区协会秘书长杜玉虎表示,希望以本次活动为纽带,共建“天空之城”产业生态圈:地方政府优化空域、基建等“硬支撑”,企业聚焦产品研发和场景落地,园区构建产业生态、助力产业发展,三方共建共赢,共同助力浦东、上海、乃至全国低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