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又名折耳根,《本草纲目》称 “其叶腥气,故俗称鱼腥草”。
中医认为,其味辛、性微寒,入肺经,能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消痈排脓、利尿通淋,临床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咽喉炎等)、泌尿系统感染(膀胱炎)及皮肤感染(疖疮)。
现代研究显示,其含挥发油、鱼腥草素等成分,对多种致病菌、病毒及钩端螺旋体有抑制作用,能增强免疫细胞吞噬能力,且具有抗辐射功效,适合常接触辐射源人群(如X线操作人员、长期面对电脑的人群),常饮鱼腥草茶可减轻辐射伤害。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鱼腥草性微寒,易损阳气,不可久食,也不可过量食用。体质虚寒者、脾胃虚弱者、易大便稀溏者,应不吃或少吃。
鱼腥草茶
制作方法:新鲜鱼腥草50克放入砂锅,加水约250毫升,大火烧开,小火熬制5分钟左右,即可倒出饮用。
配伍金银花
功效:清热化痰、利咽止痛。
制作方法:鲜鱼腥草50克,鲜金银花25克,加水约250毫升,大火煮开,小火熬制五分钟左右即可,对咽喉肿痛效果更佳。
配伍车前草
功效:利尿通淋,具有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尿频、尿急、尿痛)的作用。
制作方法:鲜鱼腥草50克,鲜车前草50克,鲜蒲公英25克,加水250毫升,大火烧开,小火熬制五分钟即可。
编辑:张思源
资料:人民网科普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