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53年被带入上海开始,咖啡逐渐影响和改变着上海市民的生活方式,并成为上海的味觉记忆和城市文化史的重要组成内容。随着上海连续数年成为全球咖啡馆最多的城市,咖啡消费持续领跑,上海咖啡文化早已深深嵌入城市肌理。
今天开幕的2025上海(静安)世界咖啡文化节上,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首发《2025上海咖啡消费趋势报告》,再次让大家看到了静安在上海咖啡文化发展历程中的鲜明“足印”。(点击了解详情)
静安区每平方公里分布约57家咖啡店,密度远超纽约曼哈顿(42家/每平方公里)和东京涩谷(48家/每平方公里)。
静安南京西路凭借“平均每30米就有一家咖啡店”成为上海咖啡密度最高的街道。
静安区内与咖啡相关的企业近350家,咖啡产业高度聚集。
1935年,张宝存在静安寺创办“德胜咖啡行”,后更名为“上海咖啡厂”,是全国唯一以“咖啡”命名的企业。
1949年前,在静安区开业的咖啡馆达28家,占当时上海全市总量的83%。
2017年,亚洲首家星巴克臻选烘焙工坊落地静安兴业太古汇。
2022年,蓝瓶咖啡中国内地首店在静安区长安路落地,此后还陆续在静安嘉里中心、张园开设门店。
静安区成为上海咖啡
从工业化到精品化的
发展历程的见证者
凭借区域内深厚的咖啡文化基因以及独特的高端人群消费力和综合商业体赋能,Manner、%Arabica、蓝瓶咖啡、星巴克等全球顶级精品咖啡品牌纷至沓来。静安区成为最受全球顶级精品咖啡品牌偏爱的首店落地区域。
静安区消费者的咖啡饮用习惯较为高频,79%的消费者每周饮用咖啡超过3次;30%的消费者每天需要咖啡“续命”。
咖啡已经成为刚需性消费,并形成了自我表达家、新趋势捕手、格子间战士和海派腔调族等四类咖啡消费人群。
美好生活于咖啡香气中绽放
都能成为流动的城市记忆
今天,你喝咖啡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