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血友病日”,我们邀请上海市儿童医院血液科的邵静波主任医师和王钰医师,来帮助大家认识血友病,科学防治出血。
血友病是一组因遗传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包括血友病A和血友病B。
血友病A,为凝血因子Ⅷ(FⅧ)缺乏,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血友病B,又称凝血因子Ⅸ(FⅨ)缺乏症。
血友病患者出血及并发症的严重程度,与凝血因子活性水平相关。根据体内凝血因子活性水平,临床上又将血友病分为轻型、 中型和重型。
血友病A与血友病B,均属X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男性患病、女性传递,其遗传方式相同,理论上有四种可能。
男性血友病患者与正常女性婚配:女儿均为血友病致病基因携带者,儿子均为正常人。
正常男性和女性血友病致病基因携带者婚配:儿子有50%概率为血友病患儿,女儿有50%概率为携带者杂合子。
男性血友病患者与女性血友病致病基因携带者婚配:儿子有50%概率为血友病患儿,女儿有50%概率为致病基因携带者、50%概率为女性血友病纯合子.
男性血友病患者与女性血友病患者婚配:儿子和女儿均患血友病。
家族中有血友病发病者和/或曾生育血友病患儿的女性,孕前或孕早期需进行血友病基因检测,确定是否携带致病基因及致病基因类型。
血友病基因携带孕妇,应先行胎儿性别鉴定,孕有男胎者,必须行产前诊断;孕有女胎,出生后的婴儿应进行致病基因检查。
血友病临床表现以关节、肌肉、内脏和深部组织自发性或轻微外伤后出血难以停止为特征,常在儿童期起病。
由于每次出血都会对关节组织造成损伤,而且这种损伤不可逆,长期反复可导致患者逐渐出现关节活动障碍而致残。
按时注射凝血因子,就能预防出血发生,患者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健康生活。随着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血友病致残率与死亡率大大降低。
早期预防、及时治疗,通过规范化防治提高并维持凝血因子的水平,血友病患者可正常上学、工作,享受生活。
更多阅读☞
欢迎本市卫生健康工作者投稿,相关科普文章与视频等经所在科主任审阅后,投稿至单位宣传部门,经宣传部门提交“健康上海1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