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静安 > 文章详情

静安区试点构建居民“健康画像”,推动临床诊疗服务再提升

转自:上海静安 2025-04-17 12:20:29

4月16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闻大翔在做客“2025上海民生访谈”时透露,将在静安等四区率先推广“健康画像”。在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基于人工智能的居民健康画像系统已落地。

“健康画像”

并不是一幅画,

而是患者的一个“健康数据库”。

记者获悉,依托市卫生健康数据大平台,静安区先行先试,打破传统健康档案存在多元数据融合难、临床智能辅助弱、个性化健康管理缺等问题,利用AI大模型将40余万签约居民的诊疗、体检等健康数据融合,构建大模型驱动的健康画像,赋能基层医生临床决策,同时也让居民主动进行健康管理。

家庭医生作为全周期健康管理守门人,也是居民健康画像的质检员。记者了解到,为确保每份健康画像的权威可靠,家庭医生会对其签约居民的医疗数据进行重点审核,包括AI健康分析、风险预测、健康建议等,并可标注修正意见,实时反哺大模型训练平台,提升健康画像精准度,医生审核通过后形成一份健康画像,将自动推送到居民端,为居民提供千人千面的健康指南。

“全景透视的专属健康画像,将医学指标转化为居民看得懂、用得上的就诊建议、风险评估、关联权威医学知识库等,让居民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区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若居民发现基本信息有误,可一键反馈修改,还可以在平台上便捷地与家庭医生咨询交流,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同时,居民还可以在平台上优先预约医联体医院号源,预约成功后系统启动智能预问诊,同步向预约医生推送健康画像,构建预警干预诊疗闭环,并向其签约的家庭医生推送健康画像数据,使居民下次在家庭医生处就诊时,自动生成居民的既往病史。居民前往上级医院就诊时,系统会自动填充预问诊信息至门诊病历,同步推送既往病史摘要,自动提炼关键病史证据链等,并融合不同专科诊疗思维,凝练个性化专科画像,实现从数据堆砌到临床洞察的跃迁。

在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比传统的健康档案,“健康画像”有了三大方面的创新突破。

临床理解力提升。中心组织61名临床诊疗专家对数千份患者的真实病例做标注,专门训练大模型,让AI能够以医生视角理解患者的全量数据,自动生成临床证据链,使医生能够快速掌握既往病情重点。

诊疗效率提升。以往医生就诊时需要逐项查阅患者的历史诊疗数据、检查检验报告,费时费力,现在系统30秒内就能够根据诊疗逻辑自动推送患者关键健康要素,帮助医生进行诊疗。

服务模式革新。系统不仅能够对患者疾病风险作出预警,还能根据权威指南生成个性化健康方案,推动居民从“被动就医”转向“主动健康”。

区卫生健康委表示,此次静安区试点探索表明,通过个体健康画像精准管、群体风险画像科学防、专科诊疗画像规范治的三维联动,实现从经验决策向智能决策转型,助力上海健康城市建设提质增速,为全国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范式。

记者:郁婷苈

编辑:梁慧

资料:区卫生健康委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