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一定是年轻人吗?在普陀区,一群70后创业者们用硬核技术给出了答案。上海芯诗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芯诗微”)入驻于“创新里”科创产业空间,虽成立半年但已完成首款产品“汽车安全气囊点火芯片”的研发工作,并提交2项发明专利申请和多项集成电路布图申请。整颗芯片的电路设计与生产应用都具备自主知识产权,“不用担心被国外‘卡脖子’。”创始人谢妙兴博士说道。
“大型”又“安全”:
硬核技术的国产突围
汽车安全气囊芯片,被誉为汽车安全的“最后一根保险丝”。当车辆发生碰撞时,芯片需在几十毫秒内完成信号感知、计算决策和点火指令,任何细微误差都可能影响生命安全。芯诗微研发的汽车安全气囊点火芯片“大型”又“安全”:裸片面积达到几十平方毫米,具备16通道能力,意味着可以承载16个安全气囊,不仅通过了车规级功能安全最高等级ASIL-D认证,更实现了对标甚至部分性能超越国外一线产品。
“国内能自主研发这类芯片的企业屈指可数。”谢妙兴博士坦言,技术团队是芯诗微的核心竞争力。四位主力成员皆是国内第一批芯片设计行业的从业者,平均工作经验超过20年,“我们称自己为创业路上的‘老兵’。”2023年秋,他们接触到汽车安全气囊芯片项目,发现自身积累的车规级芯片开发经验与项目高度匹配。“就像命运的齿轮突然咬合,使命感推着我们向前。”谢妙兴博士回忆,研发过程充满挑战——芯片的高规格属性导致复杂度呈指数级攀升,模块间的时序协调、状态机设计容不得分毫差错。团队一度面临资金与时间的双重压力,最终依靠超负荷工作、自掏腰包和紧密协作,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谢妙兴博士在做芯片调试
普陀的“天时地利人和”
芯诗微选择在普陀创业并非偶然。作为一家硬科技企业,普陀区的科创环境和政策支持为芯诗微提供了一片沃土。谢妙兴博士回忆道,“我与普陀的结缘可以追溯到1995年,大学本科我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
2024年,普陀区发布《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实施意见》,芯诗微成为受益者。从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和芯片设计模块的购买补贴、流片费用支持,到工程样片测试认证和车规级认证的专项资金,还有普陀区“创新里”科创空间提供了高性价比的办公场地,政策“组合拳”大幅降低了企业的运营与研发成本。“这些支持让我们能把有限的资金集中在技术突破上。”谢妙兴感慨。
不仅如此,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承载区,普陀区正全力成为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引力场、智汇源、创芯孵化器和服务中心。谢妙兴博士的团队因此更加坚定地选择普陀:“我们的主要客户是整车厂和一级供应商,普陀的区位优势极大地降低与客户的沟通成本,并帮助我们链接沿沪宁产业创新带七个城市的资源,可以对接更多企业。”这也反映了芯诗微对产业协同的深刻理解——他们与客户的合作早已突破单纯的供需关系,转而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协力突破某项技术或某个产品的国外垄断。
芯诗微的客户产品和测试板
“诗与远方”的硬核浪漫
目前,芯诗微已获得明确的意向订单。谢妙兴博士表示,公司致力于车规级芯片的研发工作。“我们针对国内空白的高技术难度、高安全性的汽车芯片进行国产替代,性能将接近或超越国际产品;对已量产的国产芯片通过架构创新实现极致性价比。”
公司名“芯诗微”承载着团队美好的憧憬——这群70后创业“老兵”,始终怀揣着科技强国的初心,希望配备了国产芯片的车辆能安全地抵达“诗与远方”。
当被问及为何在“知天命”的年纪选择创业,谢妙兴博士笑着说道:“芯片虽小,责任重大。”或许,这正是普陀区民营企业生态的缩影——这里有政策的精准滴灌、产业的肥沃土壤,更有一群不信“年龄设限”的破壁者,在时代奔涌的浪潮中,扬起中国高端制造的旗帜。
记者手记:
走进芯诗微的办公室,四排技术人员的电脑屏幕前铺满芯片设计图纸,专注的眼神里跳动着一簇簇国产芯片突围的星火。这群以70后领衔的创业者们,以“不服输”的劲头挑战车规级芯片的国产突破,正是普陀民营经济活力的真实写照。
当前,上海正全力打造民营经济发展新高地,普陀区聚焦民营企业反映的痛点难点、遇到的卡点堵点问题,以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激发动力,以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姿态优化服务,以精益求精的追求完善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突破。尤其是芯诗微这类硬科技企业,其研发常需跨领域协同创新和高精尖设备支撑,如何进一步盘活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资源,让仪器共享、产业对接等落地为普惠服务,仍需政企合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