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静安 > 文章详情

静安区举办“幼小衔接”成果发布会,探索多主体协同新模式

转自:上海静安 2025-04-17 15:04:26

4月10日,以“全面迈向高质量,协同共促幼小科学衔接”为主题的经验交流会在上海市大宁国际小学召开。此次会议聚焦幼小衔接成果展示与经验分享,吸引了众多教育领域专家参与,共同探索幼小衔接的创新路径。

静安区教育局在“高质量幼小衔接机制创新的静安行动”主题报告中介绍,静安区作为实验区,在开展深度调研、持续实践探索与创新的过程,凝练出“建立以儿童为中心、为儿童准备的双向衔接”的理念共识,实现“从实用主义迈向系统思维、从以点破面升级为多模态结对、从零散支持过渡到合作共赢”三个转向,构建出“多主体协同”的区域支持体系,并形成主题式联合教研、深度跟岗观察、课程一体化衔接、研发微课资源等创新机制,促进学段间深度对话,不断提升教师的幼小衔接能力。活动中,“迈向高质量的幼小衔接”丛书发布,《区域推进幼小科学衔接的机制创新》聚焦静安经验,介绍了静安科学幼小衔接的实践成果。

在“静安专场”中,静安教育人分享了开展高质量科学幼小衔接的特色做法与亮点。静安区教育学院副院长堵琳琳以“区域幼小科学衔接的制度建设、课程开发与教研创新”为题,介绍了静安区以儿童发展教育理论和指向教师环境创设、倾听理解等六种能力为内容开展专业培训,采用集中学习、自主研修、联盟共研等多种形式,实现问题导向、经验共享、能力提升和资源共建,规范幼小衔接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上海市大宁国际小学教育集团执行校长朱建飞做了题为“指向儿童连续性发展的主题式联合教研活动展示——主题式联合教研:为何&如何”的微报告。报告分享了大宁国际幼小衔接联盟体开展幼小联合教研,将幼儿园一日生活和小学学科教育有机融合,设计实施“小宁—大宁”主题综合实践课程的经验和做法。

现场,大宁国际幼小衔接联盟体开展了以“指向儿童自主规划力连续性发展”为主题的联合教研活动,为参会者展示了幼小深度融合的教研实践。此次教研活动聚焦儿童关键能力的连续性发展,针对儿童在不同学段、不同学习场景中的行为表现所引发的不同评价这一冲突点,基于问题共研策略,提炼出幼小科学衔接的有效支持策略。

活动最后,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系教授李召存和原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党总支书记纪明泽对静安区幼小衔接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李召存指出静安区从区域整体架构出发,成果突出;纪明泽肯定了静安“双主体主题式联合教研”做法,认为其形成了幼小衔接的“静安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