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2024年上海交通大学学生阅读报告》发布,首次呈现“交大学生阅读画像”。报告显示,《毛泽东选集》不仅是借阅榜单的常客,更在“思源探索”系统中创下检索量第一的纪录。
自2013年起,图书馆每年都会发布交大人阅读报告,已连续13年。《2024年上海交通大学学生阅读报告》延续图解报告的形式,深度解读2024年交大学生阅读偏好,呈现交大学子生动鲜活的阅读画像,展示其情真意切的阅读感悟。
过去一年,每位同学平均阅读了20.6册图书,其中专业书籍13册,课外读物7.6册。学期内近六成同学每日坚持阅读1-4小时,甚至7.2%的同学日均阅读超过8小时,体现了交大学子的阅读热忱。
在专业阅读领域,师生人均每周下载论文7.76篇,下载量连续三年攀升的曲线,正是“学在交大”学术精神的生动诠释。此外,81%的学生称阅读范围不局限于本专业,还会涉猎其他学科领域。随着学业深入,学生专业阅读量拾级而上。
课外阅读方面,中外文学、历史文化等题材关注度最高,而不同群体更展现出独特的特性:本科生以诗歌对话青春,研究生用社会纪实追问时代;男生偏爱科学新知与商业智慧,女生则钟情艺术设计与异域文脉——多元的阅读选择,构成了交大校园最动人的文化拼图。
电子书下载量高达228.8万次,是纸质书借阅量的17倍;全文期刊及会议录下载量连续五年攀升,突破4016万次,勾勒出交大人向学术高峰冲锋的轨迹;学位论文下载量223.2万次,同比增长21.4%,亦是学术火种代际相传的明证。
“学霸”似乎更爱跑馆?2024年,全校人均入馆24天,而2024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的人均入馆天数达到37天。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本科获奖者人均入馆64天,其中一位同学更是以307天的记录荣登“跑馆达人”——这些身影,正是交大追求卓越精神在新时代的奔跑者!
“学生推荐书单”:学生推荐书单集中在文史哲经典。《毛泽东选集》如灯塔矗立,与《红楼梦》的缱绻、《道德经》的玄妙、《三国演义》的韬略交响共鸣。此外,《高等数学》也收获多位“真爱粉”的推荐。
“学生借阅榜单”:统计2024年图书馆借阅数据,记录着另一种真实:在文学经典的身旁,《机器学习》的代码在流转,《数值分析》的公式在碰撞,《Python编程》的智慧在生长,《数据结构》的逻辑在延展。这些与计算机键盘声共振的代码之书,和《经济学原理》《数学分析》《传热学》共同构筑起交大特有的“硬核阅读风景”。
人文学院卞同学以全年543本借阅量荣登榜首,远超去年349本的纪录,这可能意味着他平均每日都在与1.5本著作进行对话;而凯原法学院刘同学342天的在馆足迹,让他的身影深深印刻在图书馆智能门禁系统的记忆中。
同学们选书时的精神坐标同样值得品味。68.4%的同学追随内心主题的召唤,50.1%的同学倾听同窗的书语,42.4%的同学追逐作者的思维轨迹——这组数据勾勒出交大阅读文化的底色:既有独立思考的锐度,又有朋辈共读的温度。特别令人欣慰的是,在人文社科学子中,47.5%的同学依然将老师的推荐视作灯塔,这何尝不是“师道传承”在数字时代的美好延续?
5242份阅读问卷中,有928位同学分享了阅读感悟。这些感悟,如同一面多棱镜,折射出学生们丰富多元的阅读体验与深刻思考。有的同学将书籍视为一个个独立的世界,在其中探索知识的新领域,拓宽视野;有的同学在科技浪潮与碎片化娱乐盛行的当下,于阅读中坚定内心的平静,找寻身为人类的独特价值;有的同学将阅读当作一场心灵的旅程,在书写书评与享受阅读时光中完成思维的蜕变;也有的同学从阅读中汲取力量,治愈研究压力带来的焦虑;更有的同学意识到要突破阅读舒适圈,避免陷入 “茧房”。从这些阅读感悟中,我们能洞察到学生对阅读价值的高度认可,视其为知识的阶梯、心灵的避难所以及终身的习惯。
学生阅读感悟精选:
1.“每一本书都像是一个世界,让我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遨游,不断发现新的领域。今年,我特别关注了科技和历史类的书籍,它们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深化了对世界如何运作的理解,以及如何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找到我的位置。”
2.“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越发繁荣中找寻并壮硕自己作为人类的不可替代性,在短视频盛行的虚幻中找寻并坚定内心的平静与真实。”
3.“2024年我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发表了读书的体会和感悟,开始写书评,在深夜失眠的时候习惯爬起来找书看,享受坐在操场草坪上读书的午后,回忆2024,好像书一直陪伴着我。阅读是一场旅程,读者是乘客,更是探险者,尝试新的领域是阅读的惊喜。”
4.“小小的我,大大的世界,阅读是能够滋养一生的好习惯,希望自己能够一直保持下去。研究压力大时,是阅读各种心理学书籍帮助我完成了自救,新的一年,继续看世界也找自己,加油!”
5.“生活除了面包还有雨露,学习工科会有面包但不一定有雨露,多读读人文社科方知天地之宽,雨露均沾。”
6.“阅读一本书(文学类)要用一生,当经历了某些事后才能真正的读懂;也当经历某件事时,突然想到那本书,才会发现这本书带给自己的答案。”
7.“人读书也不能总活在舒适圈中,不然容易养成定向的阅读兴趣的固定模式,而对于舒适圈以外的书本无法接受,会导致自己陷入“茧房”之中。”
8.“阅读就是旅行,道路四通八达,但永远在脚下,只要你想,随时可以出发。”
摄影:胡思华
轮值编辑:徐瑶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