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规划资源 > 文章详情

【动态】2025年度“全球鹰计划”第一期沙龙交流会成功举办

转自:上海规划资源 2025-04-17 17:26:11

为进一步提升国际视野、借鉴全球经验、培养高素质人才,持续推进全球鹰工作,4月15日下午,市规划资源局在局干部学校召开2025年度“全球鹰计划”首期沙龙交流会。

全球鹰沙龙是“全球鹰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区域协同、数字智慧、生态低碳、产业发展、城市更新、空间品质、遗产保护和文化影响等方向,邀请行业内资深专家和学者为观察员开展专题授课,旨在通过国际形势前瞻研判、城市发展趋势解析和规划技术理念创新等维度,为观察员提供互学互鉴的交流平台。

首期沙龙以“大都市协同”、“数字智慧”和“全球案例研究路径”等内容,特邀请市规划院、市数城中心和同济大学的规划和数字智慧领域的三位专家展开深度分享。


      市规划院长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杜凤姣聚焦《国内外都市圈规划实践与上海大都市圈规划探索》。她认为,都市圈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凸显,成为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主体。在解析国内外都市圈概念区别的基础上,她梳理了国际发展趋势,深挖都市协同落实路径,具体包括两方面:一是从规划编制历程、目标愿景、空间格局、规划策略与协同治理机制等方面,梳理国内外都市圈规划实践特征与最新发展趋势;二是跟踪上海大都市圈的现状问题,介绍上海大都市圈规划在编制组织和编制内容上的创新做法。她最后提出,“长三角都市圈”的发展应14个城市携手共进,合力探索一条跨省域的都市圈协同治理路径。

市数城中心应用服务室技术总监方文彦为大家分享了人工智能赋能城市治理的国内外实践和上海量子城市时空智能建设工作情况。他指出,世界人工智能技术迅速迭代发展,空间智能治理已成为全球城市治理转型实践的焦点,如新加坡建设“虚拟新加坡”平台实现全域三维空间孪生与标准化数据管理,东京则通过“东京数据平台”接入实时数据分析优化资源配置与场景治理等。当前,上海以全域覆盖的三维时空数据底座1.0版为基础,全面开展量子城市时空智能体建设工作,加速推动超大城市时空治理模式转型与时空智能产业发展。他介绍了当前量子城市建设工作的阶段目标、主体架构、实施步骤和行动等内容,清晰展示了量子城市在顶层设计、核心理念、营造范式、模型研发、垂类应用以及复兴岛时空智能创新实验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思路及要点。



同济大学的肖扬教授以“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公共空间活力——全球经验与启示”为主题,系统阐释了案例研究与实际工作的贯通方法,为全球鹰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生动教学案例。以温哥华公共空间战略规划研究为例,肖教授深度剖析了包容性设计的创新原则和行动落实框架,并强调在全球鹰工作中应深挖案例研究的背景差异和发展趋势,注重联系自身工作实践,找到研究抓手;随后,肖教授以城市更新中的公共空间活力研究为引,从多角度解读了研究报告的撰写策略,示范以多案例支撑代表性观点、多角度解读差异化材料的研究方法,避免照搬表面经验,而是以创新思维和敏锐视角深挖多维机制。其分享内容为全球鹰观察员提供了从理论研判到成果转化的系统性研究框架。


本次沙龙由市规划资源局举办,市数城中心和局干部学校共同承办,课程内容丰硕、理念前沿且富有启发性。未来沙龙活动将按月持续定期开展,聚焦全球智慧,助力上海在国际大都市竞争中率先探路、树立标杆,以理论实践联动,为观察员提供研究支撑,扩展全球鹰工作的观察视野。


(供稿:人事处、市数城中心、局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