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7月7日,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小暑,标志着盛夏正式登场。
小暑这天如果刮东南风 后面会发生什么? 一起来看看这组漫画~
- 二十四节气 - 岁时令·獬豸谚集 浦江镇民俗文化IP——獬豸(沪语音:xiā zā) 与恺英网络旗下璧九工作室携手 推出《岁时令·獬豸谚集》联名漫画 将国家级非遗“沪谚”里的二十四节气 用漫画的形式进行传播 用新载体拓展“沪谚”的文化内涵 角 色 介 绍 岁时令·獬豸谚集 廿四节气 · 小暑 岁时令·獬豸谚集
龙舟竞渡正好是夏日里
一场酣畅淋漓的“祛暑运动”
当热浪与浪花相遇
当传统与活力碰撞
小暑的闷热
相信能被这一场场水上狂欢化作清凉记忆
历史发展
龙舟就是船上画着龙或做成龙的形状的船。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
一般认为
赛龙舟起源于祭祀屈原,古时楚人听说屈原投江,便划船快速去追赶拯救,这是龙舟竞渡起源最普遍的一种传说。例如,有这样的记载:“屈原五月望日赴汨罗,土人追至洞庭不见,湖上船小,莫得济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而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其迅楫齐驱,梢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诸郡率然。”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中提出:赛龙舟是古代的越民族以龙为图腾,每年五月五日举行的一次盛大的图腾祭,急鼓声中竞渡游戏,认为这才是赛龙舟由来的最佳解释。
《淮南子·齐俗训》
记载“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淮南子·本经训》记载,“龙舟鹢首,浮吹以娱”。我国古代南方水网发达地区人们常以舟代步,以舟为生产工具和交通工具。人们在捕捉鱼虾的劳作中,攀比渔获的多寡,休闲时又相约划船竞速,寓娱乐于劳动、生产及闲暇中,这是远古时竞渡的雏形。据考证,进行龙舟竞渡的先决条件必须是在产稻米和多河港的地区,这正是我国南方地区的特色。在古代典籍有关龙舟起源的记载中,最早是出现在东汉。事实上,我国南方吴越一带直到东汉时才开发。据此可以推测,端午的习俗最初可能只在长江下游吴越民族中流行,后来吴越文化逐渐和中原文化交流融合,这种习俗才传到长江上游和北方地区。
唐、宋、元、明、清
各代皇帝,均有临水边观看龙舟比赛的娱乐,也属于游戏之类。
《旧唐书》中
记穆宗、敬宗,均有“观竞渡”之事。
《东京梦华录》卷七
记北宋皇帝于临水殿看金明池内龙舟竞渡之俗。其中有彩船、乐船、小船、画舫、小龙船、虎头船等供观赏、奏乐,还有长四十丈的大龙船。除大龙船外,其他船列队布阵,争标竞渡,作为娱乐。宋张择端《金明池争标图》即描绘此景。在《梦粱录》中记载南宋杭州“龙舟六只,戏于湖中”,湖上有龙舟,只是画舫游船的一部分。
清代
则在圆明园的福海举行竞渡,乾隆、嘉庆帝等均前往观看。《清碑类钞》记:“乾隆初,高宗于端午日命内侍习竞渡于福海,画船箫鼓,飞龙鹢首,络绎于波浪间,颇有江乡竞渡之意。”
文字来源:当代学生·2022中小学生传统文化读本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