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家桥街道“程童慧学”项目自启动以来,为辖区内的流动儿童等特殊群体开展了多种活动,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近期,“程童慧学”邀请程家桥街道的流动儿童等特殊群体来到四行仓库纪念馆,共同走近淞沪会战的历史,近距离感受那段惊心动魄的岁月。
活动中,指导老师一边讲解,一边以“故事线”形式串联展区,孩子们则用“任务卡”记录关键信息。通过抽取“战士家书”“租界百姓日记”等模拟文化材料,孩子们扮演起了不同的角色。“我们要一起保家卫国!”“就算头破血流,我也不怕!”在孩子们的模拟宣讲中,一句句英勇无畏的口号加深了他们对爱国精神的理解。“我觉得这里面的故事都特别感人。”“我以后也要像他们一样守卫国家!”孩子们感触颇多。
自2024年底启动以来,“程童慧学”项目已累计开展5场主题活动,服务120余名儿童及家庭。项目以“童参与,趣成长”为主题,通过“趣课堂、心课堂、融课堂、议课堂”四大板块,为流动儿童等特殊群体搭建起成长支持体系。
在“趣课堂”板块中,“迎新纳福,共绘新篇”活动让孩子们通过书写爱心卡、制作新年福桶等传统习俗体验,感受中华文化魅力。流动儿童小宇(化名)在活动中表示:“现在我会自己制作新年小挂件、小福卡了,想教给老家的弟弟妹妹!”
在“心课堂”板块中,“以爱为声·以染寄情”母亲节主题活动将奥尔夫音乐疗愈与非遗植物拓染技术相结合,11组家庭通过即兴音乐创作、植物印染手作,实现情感深度联结。流动儿童家长李女士感慨:“孩子第一次主动说‘妈妈我爱你’,这样的活动比说教更有力量。”
在“融课堂”板块中,“小小城市创客家”活动带领孩子们走进上海城市规划馆,通过5D数字化沙盘、碳中和游戏等沉浸式体验,理解“人民城市”理念。“这里住的人多,要有站点!”“要连接学校和商场!”通过动手搭建模型、角色扮演协作,孩子们深入了解上海的历史变迁与未来蓝图,城市认同感和未来主人翁意识也在悄然生根发芽。
在“议课堂”板块中,27名包含流动儿童在内的未成年人在“社区流浪猫治理”议事会上化身“社区治理小主人”,通过调研、提案、表决全流程参与,形成《科学投喂指南》《绝育基金倡议书》等成果。街道儿童督导员观察后发现:“孩子们开始用‘我们社区’代替‘你们小区’,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
程家桥街道“程童慧学”项目通过定制个性化服务包,构建“家校社”联动网络,开发“成长护照”评价系统,记录儿童在公众表达、团队协作、问题解决等维度的进步。统计数据显示,92%的流动儿童在“社区参与意愿”指标上提升2个等级,85%的流动儿童在“情绪管理能力”测评中达标,亲子冲突发生率下降47%。
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让流动儿童们补足了心灵上空缺的一角,更让他们主动走进城市、走进社区,留下了与周边世界共同呼吸的有力链接。孩子们从“不敢在人群中说话”到表达看法、主持议事,从封闭在家到主动参与集体活动,社区融入度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街道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将进一步促进流动儿童与本土儿童工作的融合与发展,让更多的‘小候鸟’在程家桥街道这里找到归属感,激发他们的社区‘主人翁’意识,培养他们成为未来社区的建设者。”
撰稿:谭奕茂、代建美(实习)
编辑:陈 莎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