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春秋是一年中过敏最高发的季节,其实,夏季也要注意预防过敏。
夏季高温潮湿,皮肤屏障功能变得脆弱,户外活动增加、紫外线照射增强、各种昆虫大量繁殖等,都是导致过敏患者增加的原因。
01
光敏食物、药物
或诱发紫外线过敏
夏季最为常见的就是紫外线过敏,也就是光敏性皮炎。某些食物和药物含有光敏性成分,如同给紫外线装上了“光学增强器”,会诱发并加重敏感人群的紫外线过敏反应。
皮肤屏障功能薄弱、有紫外线过敏家族遗传史的高风险人群,若长时间在户外活动并暴露于阳光下,前4个小时应避免食用光敏食物,像芹菜、芫荽(香菜)、无花果、芒果、泥螺、河蚌等。
常见的可能诱发光敏性皮炎的药物有:抗生素中的四环素类(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磺胺类;利尿剂类的氢氯噻嗪、呋塞米等;还有外用药中含维A酸的如祛痘药膏等。
预防紫外线过敏,有几点关键举措:
躲避日晒,在紫外线高峰时段,即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尽量减少外出;
做好适度物理防护,使用能覆盖UVA和UVB全波段的广谱防晒霜;
用药前仔细阅读说明书,查看是否标注“光敏性”或“避免日晒”,若有可能,选择在夜间服用光敏性药物。
颈部、双上肢、双手、口唇、面部等部位容易引发过敏,出现皮肤被晒红、瘙痒、起泡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引发局部肿块,这时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02
夏天鼻炎多发
霉菌过敏需警惕
进入梅雨时节后,霉菌也会引发过敏性鼻炎。尤其是儿童群体,常常被误当作感冒。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杨钦泰介绍,感冒和过敏性鼻炎最大的差异在于感冒会有全身症状,比如发烧、全身肌肉酸痛,但过敏性鼻炎不会出现这些情况。
多数霉菌物种最适宜的生长湿度范围是60%~80%,若叠加高温,其生长速度会成倍增长。因此,梅雨季节霉菌繁殖极为迅速,在居家环境中的浓度颇高,墙壁、家具甚至空调系统都可能成为各类致病霉菌的滋生地。
03
针对过敏有哪些误区?
❌ 过敏是免疫力差,要吃补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杨钦泰介绍,“有些人觉得过敏性疾病是因为免疫力过低、体质欠佳,容易引发过敏,实际上恰恰相反,过敏性疾病是对原本无害的物质做出过度反应,没必要吃人参、虫草等补品。”
❌ 孩子过敏,长大后自然就会好。
虽然部分儿童的过敏症状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减轻,但这并不意味着过敏会完全自行痊愈。
儿童过敏常表现为:婴儿期湿疹、幼儿期食物过敏、学龄期过敏性鼻炎、青少年期哮喘。如果儿童过敏早期不进行干预,症状可能会加重或转移到其他器官。
❌ 过敏没什么严重性,忍一忍就能好。
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主任委员程雷表示,严重过敏反应是一种极其危险的疾病,可能导致死亡,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食物过敏和药物过敏。
❌ 多待在室内,把温度湿度调低就能预防过敏。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杨钦泰介绍,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是必要的,但不能过度。比如有人把屋内温度调得过低,就会刺激呼吸道,引发如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等疾病。
资料 | 央视新闻
编辑 | 李玲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