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杨浦 > 文章详情

来杨浦这座博物馆,走近“俄罗斯文学之父”

转自:上海杨浦 2025-07-07 15:52:23

“伟大的诗人 民族的骄傲”

——普希金与东方回响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他的创作涵盖诗歌、小说、童话、戏剧、散文等多个领域,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他以独特的语言魅力和深邃的人文关怀,赢得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

普希金的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普希金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和传播,不仅是中俄文学交流的见证,更是两国人民情感共鸣与精神互通的重要体现。

本次展览由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主办,引进全俄普希金博物馆百余件珍贵文物,包括普希金的手稿,生前使用过的物品,相关画作、雕像等,从“非凡的一生”“不朽的篇章”“遥远的回响”三个章节展现普希金辉煌的一生与卓越的灵魂。其中,许多文物为首次入境,第一次呈现在中国观众面前。

1

展览时间

2025年7月7日—10月9日

(7月8日起向公众开放)

2

展览地点

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

(周家嘴路3678号 )五楼临展厅

3

主办单位

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

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非凡的一生——诗人生平记叙”回顾了普希金短暂而辉煌的一生。普希金出生贵族家庭,自幼接受良好教育。19世纪20年代初,他以诗歌创作崭露头角,展现出非凡的文学才华。他的一生充满传奇,因敢于批评专制统治而屡遭流放。他辗转南方多地,汲取民间文学养分,写下《高加索的俘虏》等诸多叙事长诗。1830年“波尔金诺的秋天”,普希金迎来创作高峰,完成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短篇小说《别尔金小说集》等经典之作。他思想自由、个性鲜明,最终因决斗不幸去世,年仅38岁。

少年普希金/普希金曾就读的皇村学校

普希金妻子刚察洛娃/普希金家族在波尔金诺的住宅/普希金决斗地

展览入口处,一件由语录条幅组成的艺术装置映入眼帘。条幅上书写了别林斯基、高尔基、鲁迅等文学评论家对普希金的赞誉。这些评语在3D动态水纹灯的映衬下,宛如通往诗人世界的导引,为观众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展览现场精心还原了普希金在米哈伊洛夫斯克耶庄园的书房。书房色调柔和、温馨雅致,洋溢着浓厚的书卷气息。正是在这里,普希金完成了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的创作,还写成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抒情诗,如《致凯恩》《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

现场精选了普希金的9首经典诗作,包括《自由颂》《致凯恩》《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秋天》《纪念碑》等,以中俄文对照的形式在屏幕上轮番播放,让观众近距离感受普希金诗歌的内在韵律与炽热情感。同时,屏幕还展示了普希金在手稿上留下的许多即兴涂鸦。这些信手勾勒的线条细腻传神,内容包罗万象。既有诗人的自画像,也有友人、沙皇、作家等的肖像,还有作品插图以及马、鹰、风景等题材。这些画作大多寥寥数笔散布在文字旁边,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灵动。

莎士比亚像

骑马自画像

基什尼奥夫风光

第二部分“不朽的篇章——经典作品回顾”分童话、诗歌、戏剧、小说四个篇章,带领读者近距离走进普希金的文学世界,回顾其一生璀璨的创作成就。普希金的代表作包括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长诗《青铜骑士》、历史小说《上尉的女儿》等。他塑造的贵族进步青年形象、俄罗斯女性形象、农民革命领袖形象、“多余人”和“小人物”的形象,均被后来的俄罗斯作家所继承与发扬。普希金作品中纯真的浪漫主义、大胆的现实主义,以及深刻的人民性与思想性,不仅是俄罗斯民族珍视的宝藏,更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本展区汇集了19世纪末至21世纪初,俄罗斯艺术家们为普希金作品创作的大量插图、画作,以及锦盒、玩具、瓷器等艺术品,其中包括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画家列宾为《叶甫盖尼·奥涅金》所作的油画、俄罗斯画家别努阿为《青铜骑士》所作的书籍插图、俄罗斯艺术家法沃尔斯基为《鲍里斯·戈都诺夫》创作的木刻版画等。

△ 《鲁斯兰和柳德米拉》锦盒

第三部分“遥远的回响——普希金与中国”讲述了普希金与中国的不解之缘。普希金一生虽未涉足东方,但他在诗歌和书信中多次提及中国,虽不是详尽描述,但笔端诠释的中国形象都是正面的,且带有乌托邦的色彩。19世纪末,普希金的名字传入中国。1903年《上尉的女儿》汉译本出版,开启俄国文学在中国传播的序章。鲁迅、瞿秋白等一大批文化革命先驱对普希金的大力推崇,更使其成为反抗压迫、追求自由的精神象征。此后,普希金的作品被大量介绍到中国,对中国文学与社会变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展区聚焦普希金作品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展出了多位翻译大家的手稿。其中有戈宝权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在中国》《普希金和我们》,王智量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冯春的《普希金诗选新译》(岳麓书社版)、《普希金在中国》。这些珍贵手稿不仅是中国翻译史上的宝贵遗产,更是中俄文学交流的见证。

△戈宝权手稿《〈叶甫盖尼·奥涅金〉在中国》/《鲁斯兰和柳德米拉》锦盒

展览现场特别播放冯春、刘文飞的口述影像。作为两代普希金研究与翻译的代表,冯春回顾了翻译《普希金文集》(12卷本)的经过,谈及在处理诗体格律,以及翻译时所面临的挑战与坚持;刘文飞则从文学传播的角度,分析了普希金为何能够穿越语言与时代的界限,赢得中国读者的广泛喜爱。两位专家的口述,使观众真切地感受到普希金精神在中国的延续与回响。

展览中还包括互动打卡机,观众只需轻触按钮,便可随机获得一张印有普希金诗歌的精美卡片。卡片精选诗作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葡萄》《夜莺与玫瑰》,分别由知名译者戈宝权、冯春、刘文飞翻译,搭配卡通插画风格的图文设计,既传达了诗歌的意境,又富有视觉美感。每一张卡片都是一段奇妙的文学邂逅,不仅增添观展的趣味,更是一份别样的纪念。

重点展品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肖像

帕·亚·布留洛夫仿自瓦·安·特洛皮宁原作 | 1899年

全俄普希金博物馆 藏

特洛皮宁原作完成于1827年。此幅为布留洛夫于1899年普希金百年诞辰之际临摹完成。肖像上普希金系着深色领带,潇洒随意;手上戴着的戒指是女友赠给他的“护身法宝”。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肖像

卡尔·彼得·马泽尔 | 1839年 

全俄普希金博物馆 藏

马泽尔从未见过普希金本人,但他曾多次造访普希金遗孀,详细研究普希金生前画像及遗物。画中普希金身着其钟爱的红色格纹家居服,闲适地倚靠在堆满书籍的沙发上。此画可视为普希金逝世后不久创作的第一幅历史肖像画。

普希金自画像(复制件)

1999年 

全俄普希金博物馆 藏

普希金最早的自画像之一。据俄罗斯普希金学专家们推测,可能画于1817—1818年,是为他准备出版的第一本诗集而设计的封面或扉页。

饰有阿拉伯小孩的墨水瓶

19世纪30年代 

全俄普希金博物馆 藏

这件物品是莫斯科友人帕·沃·纳肖金于1832年新年所赠,暗示着普希金的非洲血统。

普希金遗容面具

佚名雕塑家仿自萨·伊·加利别尔格原作 | 1937年

全俄普希金博物馆 藏

普希金的马甲

19世纪上半叶 

全俄普希金博物馆 藏

由作家谢·亚·谢苗诺夫(1893—1942)于1926年捐赠给全俄普希金博物馆。

普希金的印章

19世纪上半叶 

全俄普希金博物馆 藏

此为全俄普希金博物馆收藏的三枚普希金印章之一,水晶雕刻,用于封缄书信。印面刻有普希金家族的族徽。

普希金赠送给友人维亚泽姆斯基的礼帽

19世纪30年代 

全俄普希金博物馆 藏

普希金雕像

马·马·安托科利斯基(1842—1902)| 1875年

法国巴黎厄·格鲁埃特铸造厂

全俄普希金博物馆 藏

《鲁斯兰与柳德米拉》象棋套装

埃·伊·叶罗普金娜 | 1980年

俄罗斯皇家瓷器厂 藏

沙皇达顿与星象家

《金鸡的故事》插画

伊·雅·比利宾 | 1906年 

全俄普希金博物馆 藏

奥涅金与连斯基的决斗

伊·叶·列宾 | 1901年

全俄普希金博物馆 藏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1844—1930):俄罗斯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画家。列宾一生敬仰普希金,在致友人书信中称其为“我的偶像”。他悉心搜集普希金的肖像资料,并在创作中多次描绘普希金本人及其作品中的形象。展厅展出的是列宾为《叶甫盖尼·奥涅金》创作的油画,还原了奥涅金与连斯基决斗时的场景,生动再现了这一经典文学中的紧张时刻。

涅瓦河畔的普希金和奥涅金

《叶甫盖尼·奥涅金》插画

尼·瓦·库兹明 | 1937年

全俄普希金博物馆 藏

涅瓦河岸边的彼得一世

《青铜骑士》插画

亚·尼·别努阿 | 1905年 

全俄普希金博物馆 藏

鲍里斯威胁舒伊斯基

《鲍里斯·戈都诺夫》插画

弗·安·法沃尔斯基 | 1954—1955年

全俄普希金博物馆 藏

《时务报》第31册

1897年

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 藏

《时务报》第31册刊有《论俄人之性质》一文,被视为普希金之名传入中国的开始。文中提到的伯是斤即普希金。

《普希金小说集》

赵诚之 译

亚东图书馆 | 1924年版

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 藏

《普式庚逝世百年纪念号》

《译文》新2卷第6期

上海杂志公司 | 1937年

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 藏

《普式庚逝世百周年纪念集》

中苏文化协会上海分会 主编

韦悫 编辑

商务印书馆 | 1937年版

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 藏

《普希金文集》

罗果夫、戈宝权 编

时代出版社 | 1947年初版

孙戈 提供

这部文集直接译自俄文,精选普希金各种体裁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因而成为普希金爱好者的启蒙读物,对于普希金在中国的传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普希金和我们》

戈宝权手稿

孙戈 提供

戈宝权(1913—2000):中国著名外国文学翻译家、研究家,中外文学关系史、翻译史和中外比较文学研究家,新中国第一位外交官。

《欧根・奥涅金》《青铜骑士》

《高加索的俘虏》《加甫利颂》

查良 译

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 藏

查良铮(1918—1977):笔名“穆旦”,中国现实主义诗人、翻译家。

《普希金诗选新译》(岳麓版)

冯春翻译手稿

冯春 捐赠

冯春:本名郭振宗,中国资深翻译家,长期致力于俄罗斯文学翻译与研究,尤以普希金作品译介著称。

《叶普盖尼·奥涅金》俄文原版,内有王智量的翻译批注

王智量夫人吴妹娟 提供

王智量(1928—2023):中国著名俄国文学专家、翻译家、小说家。

俄罗斯作家协会莫斯科分会授予刘文飞的“普希金奖章”和证书

刘文飞 提供

刘文飞:作家、俄罗斯文学翻译家,“俄罗斯人民友谊勋章”获得者。

资料 | 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

编辑 | 奚宇轩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