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奉贤 > 文章详情

“无奋斗,不青村;唯青春,创未来!”听青村镇一把手话民生进阶路

转自:上海奉贤 2025-07-07 16:17:12

民生与民声

青村镇,这片浸润着深厚历史文脉的土地,承载着古青溪的千年商韵与人文风华,同时也是奉贤区产业创新与生态宜居融合发展的重要阵地。如今,青村镇以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为导向,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浪潮中奋勇前行。在“民生与民声”基层一把手“贤城贤治”融媒体访谈系列节目第八期中,青村镇党委书记刘伟做客节目,为大家解锁青村镇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的“蝶变密钥”,讲述如何以创新实践绘就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画卷。

乡村振兴

@高嵩:

上海电台主持人

芳华书院作为李窑村的网红地标,自5月1日开业以来吸引大量游客。其空间设计突破传统民宅局限,以“无界”为主题,试图连接各地文化。我此前对青村的认知主要集中于青溪老街,而条线记者提到青村的核心特色在于“创意”,希望刘书记进一步解读。

@刘伟

青村镇党委书记

青村的“创意”并非天马行空,而是“创”与“意”的结合——“创”是基于历史文脉与发展现状的资源整合、路径创新;“意”是兼具趣味与意义,满足群众的情绪价值,推动青村的高质量发展。

芳华书院的“无界”内涵,首先是指空间无界,内部空间去标签化,根据活动内容灵活调整功能,如非遗手工艺品展示与活动场地的交互利用。其次是内容无界,引入500余项文化体验项目、100余项非遗产业化项目,如珐琅嵌丝技术半成品化,降低体验门槛,打破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界限。最后是建筑与环境无界,书院与周边林地、河道、草坪融合,通过“框景”等设计手法,将自然景观转化为沉浸式体验场景。

@赵树望: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

书院的空间设计借鉴了江南园林“框景”手法,打破乡村建筑功能固化的传统,形成“全民友好”的灵活场域,满足不同人群的活动需求。

@沈寅丰

芳华书院运营方

书院面积1808平方米,定位“宏大博远”,区别于李窑村其他“小而美”的业态。设计上通过诗句画卷装饰天花,将文化具象化。试运营两个月来,游客主要通过小红书、电台等渠道获知,每日客流量较稳定。目前,受夏季高温影响,客流有所下降,期待通过“全域旅游”实现与周边商户的流量共享。

@高嵩:

上海电台主持人

李窑村是名副其实的“网红村”,它有很多标签,我今年还通过我们记者拍的一条“宝嫂家小院”的短视频,了解到“宝嫂家小院”入驻李窑村半年,参观人数将近4万人次,对李窑村的曝光接近5亿次。请问李窑村有哪些“网红体质”?又依托哪些业态、服务让它“长红”?“红”了以后,出现了哪些新需求?如何满足?

@刘伟

青村镇党委书记

李窑村文旅发展历经四个阶段:一是造景阶段。通过乡村振兴打造田水林宅的江南田园基底,实现“有景可看”。二是业态营造。 引入民宿、咖啡、陶艺等业态,让游客“有事可干”。三是情境转化。将风景转化为“放松感”“治愈感”等情绪价值实现“有情可悦”。四是传播裂变。借助新媒体推动游客自发传播,形成“可感知、可回味”的口碑效应。

@冯玲玲

有空野陶主理人

作为一名返乡创业者,我发现李窑村从曾经的村落蜕变成业态丰富、充满活力的创业热土。受此鼓舞,我毅然回到家乡,在村里开设了陶艺工坊。随着夏季高温来临,我认为要发展“夜经济”,比如举办热闹的夜市、乡村音乐节,适当延长商户营业时间。同时,还需加快完善配套设施,尤其是增加民宿数量,提升接待能力,让游客“愿意来、留得住、玩得好”。

@刘凯

李窑村挂职干部

李窑村目前仅有2家民宿,17间客房。近期已签约民宿集团,预计8月底新增20间精品客房,并规划露营基地,以完善过夜体验。此外,计划待8月底道路修缮完成后,推出“乡村落日跑”品牌活动,联动商户发放消费券,激励延长营业时间。

@高嵩

上海电台主持人

青村镇有24个村,所以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光有吴房村、李窑村走在前还不够。如何打造农业强镇,让村民们都富起来?在此过程中,有没有形成什么“青村模式”或经验?

@刘伟

青村镇党委书记

青村镇有24个村,乡村是我们的底色,也是发展的主战场。农业发展需聚焦“品质”与“品牌”。以“奉贤黄桃”为例,我们通过与得物合作推出高端礼盒,提升其附加值,让小黄桃成为富民大产业。未来,也将支持其他村的农特产品进行深加工研发,对接盒马等商超渠道,推动“从农产品到礼品”的转化。

青村推动全域乡村振兴,要避免各村文旅同质化竞争。一是要差异化定位。如吴房村主打家庭游、团建,青溪老街吸引老年群体,李窑村聚焦都市白领情绪消费。二是产业链融合。通过五好两宜,打造“八村联建”示范片区,实现生态、产业、城乡的整体性发展,而非单一旅游开发。三是品牌化输出。结合奉贤“产业社区”优势,推动农产品与工业、文旅跨界合作,形成“品质+品牌”的发展闭环。

@龚雨欣

上海红艳山鸡孵化专业合作社

上海红艳山鸡孵化专业合作社扎根青村钱忠村,是国内规模领先的雉鸡种源培育基地。我自2022年返乡后,以“禽类+旅游+休闲体验”模式打造农场,开展喂食、采摘等活动,并开发4款加工产品。希望通过书记牵线,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将农产品带入市区社区、商超,推动品牌化。

产业发展

@高嵩

上海电台主持人

青村镇的地理位置优越,叠加享受奉贤新城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辐射效应。这样的优势带来了哪些产业发展的胜势?

@刘伟

青村镇党委书记

营商环境的核心在于“企业的事即政府的事”。青村镇共有1500余家实体企业,我们通过政企深度交流,实现政策供给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打造产业链协同创新生态,让政府服务从“碎片化供给”转向“无边界融合”。

@吕嗣孝

上海航菱航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作为扎根奉贤20余年的航空航天制造企业,我认为青村地理位置优越,实体经济实力雄厚。建议结合文旅资源打造“产业工人休闲场景”,如露营地、高尔夫练习场,解决产业工人“留得住”的问题,通过“一夜情怀”留住流量,促进产城融合。

公共服务

@高嵩:

上海电台主持人

更优质的公共服务,也是“留住人”的要素。我了解到,去年,医疗服务有了大动作,我们青村镇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址启用了。焕新升级的中心,有哪些特色服务?

@刘伟

青村镇党委书记

2024年9月28日,青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址的启用,是我们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里程碑。它整合了资源,规模更大,功能更全。启用以来,日均门诊量超1100人次,高峰近1900人次。

特色服务方面,最突出的有两个:一是“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糖尿病逆转中心”。这是奉贤区首家社区MMC,更是全国首家设在基层的糖尿病逆转中心。二是拥有奉贤区社区医院中唯一的万级层流门诊手术室。目前已完成手术184例,硬件与专科能力在奉贤镇级中心中领先。

@高嵩:

上海电台主持人

对于老年人来说,除了能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我们近期还将推出哪些为老服务?

@施海珍

大居片区居民

搬来大居已经三年,周边交通比较便利,日常就医、配药及游览青溪老街等需求得到满足,但是日常买菜依赖周边农户自产自销,期望能新建菜场增加菜品种类。

@刘伟

青村镇党委书记

今年5月,我们首家镇级社区长者食堂(毅欣店)正式运营。目前,瞬时最大接待量为75人,日均供餐350人次,食堂还针对老年人,专门定制“少油、少盐、少糖”菜谱和低价特惠套餐。针对施阿姨提出的问题,大居片区将新建一处菜场,由区属国企投资,预计2026年5至10月启用,对标“胖东来”模式提升服务体验。

@赵树望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

青村镇要联动大学城资源,如华理、上师大组织学生老街写生实习,同时在空间设计上探索“新旧结合”,于古镇街道融入现代元素,吸引更多年轻人停留住宿。老街还需持续优化场景与活动,通过“常来常新”提升复购率,如引入外部团队、策划主题集市等,增强区域吸引力。

“无奋斗,不青村;唯青春,创未来;遇见青春,创享青村”。青村不仅仅是青溪老街的烟雨晨暮,青村菜场的烟火气息;也是吴房的桃花十里,李窑的稻田落日;是晨光文具的品质,是阿四生煎的美味;是历史积淀的人文情怀,更是对未来的憧憬和“三特两敢”的现实奋斗。

报送:汤卫祎(青村镇)

编辑:王鹏

 • end • 

往期精彩回顾

      • 当“人间烟火”VS“城市秩序”!看南桥如何集中整治解民忧→

      • 今日小暑:贤少年们的小暑日记

      • 用爱守护生命初绽——新华医院奉贤院区新生儿科为宝宝点亮人生第一盏灯

      • 考试季后的心灵守护:如何帮助青少年走出成绩阴霾?

      • 海风+钓竿+萌娃!今夏最潮全家“路亚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