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滋养企业生长的丰沃土壤,基层治理便是激活生机、疏浚堵点的清渠。企业纠纷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江浦路街道有一群以企业需求为行动导向的“服务先锋”直面矛盾与挑战,始终坚持深入一线纾解难题,并以党建聚能、机制创新为险阻长路挑起温暖的明灯,不断将矛盾隐患转化为共治共享的营商新景,持续助力劳资关系健康长效发展。
近期,有市民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来电咨询其在承接某商务园区内存在债务纠纷的餐厅时可能涉及的相关政策,以化解员工权益保障、商户经营困境、消费者预付卡兑付等诸多方面问题。
在接收工单后,江浦路街道城运中心第一时间与来电人取得联系,初步了解情况。沟通过程中,工作人员向其详细询问了债务事由,发现其不仅急需了解相关政策法规,更希望职能部门能够介入提供帮助。
为更好地从市民诉求入手,掌握案件处置过程中潜在的疑难症结,既快又精准地化解市民心中所急。街道城运中心主动跨前一步,并以“多格合一”为出发点,立即联系第一综合网格工作站激活联勤联动机制,与街道营商办、劳动监察等部门参与先期处置。
经进一步了解得知,该市民所述的餐厅的确存在严重的债务纠纷。在该商户实际控制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后,暴露出了近200万元复合型债务漏洞,涉及工程款、员工工资、供应商货款及会员储值四大矛盾。工程债务,目前已累计拖欠近百万工程款,致使相关公司面临巨大的工资支付压力;货款拖欠,供应商数月货款待付,多次催要无果,代偿措施杳无音讯;劳资纠纷,12名员工三个月工资未发放,后厨团队已组织集体讨薪;消费维权,300余张会员储值卡面临兑付危机,持卡群体焦急万分。一段时间前,店面曾强撑着压力勉强营业,而此时却因租金拖欠已遭房东锁门停业,无继续营业的可能,进而引起各债权方矛盾进一步扩大,存在重大群体性事件风险。
面对潜在危机,街道第一综合网格工作站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由于此次案件涉及工程款拖欠、劳动权益保障等政策领域,急需跨部门协同,因此工作站进一步建立起由网格长牵头,街道营商办、公安、司法、市场监管、劳动监察等多部门参与的处置专班,并在与房东沟通后,重新打开了餐厅的大门。同时,为方便各方成员进行实时沟通、协商,部门工作人员决定在餐厅包厢内搭建起临时搭协调平台,确保所有会议全程跟进。
市民反映情况的第二日,专班进驻现场召开首场协调会。通过第一轮沟通,专班成员敏锐捕捉到关键矛盾点:A公司股东有意接手经营却困于目前债务僵局。为牢牢把握住这一线生机,逐步推动难点逐步化解,专班成员连续三日登门,联合市场监管所开设“政策早餐会”,为有意向的股东详解“证照联办”、“一业一证”新政,从制度宣传层面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也为公司业务转让开辟新便捷通路;更以A公司某股东25年党龄为切入点,邀请街道商会开展“红色营商”座谈,唤醒党员企业家的社会担当。最终,在相关部门的分析与建议下,A公司联合投资人决定扛起责任,以“债务重组+资产盘活”破题——新成立餐饮公司承接200万元债务,同步办理证照变更,同时债务清偿与员工安置也同步推进,这让停摆的餐厅重现转机。
在案件推进处置期间,司法所全程护航,创设“责任共担”调解模式,协助梳理出可依法豁免的债务。将近百万元工程款、员工欠薪等各类债务分类梳理,通过“债转股”、“分期兑付”等方案实现债务重组;营商办推行“营商服务包”前置机制,通过定制“服务包”,为新主理人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工商证照办理绿色通道等定制服务,成功助力新公司快速落地。最终,历时17天,这场涉及多方的“债务风暴”终告平息。
基层治理的温度,体现在方寸之间的绣花功夫。此次纠纷化解中,江浦路街道以“党建红”引领“营商蓝”,将冷冰冰的债务数字转化为暖融融的民生答卷。下一步,街道将充分运用辖区网格化管理协调优势,通过打好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多元化解、依法化解的“组合拳”,助推矛盾纠纷就地调解、就地解决,同时,深化“三级调解”经验,通过机制创新将矛盾化解端口前移,用联动服务打通基层治理“末梢神经”。
文字 | 成佳佳
编辑 | 奚宇轩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