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的工作部署和《2025年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方案》的工作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与建设行动。杨浦区依托“人民城市大课堂”交流平台,充分汇聚政府部门、社区规划师团队、社区居民、在地高校及在地企业等力量,以广泛的公众参与,助力人民城市建设。
近日,人民城市大课堂杨浦分会场暨2025年度杨浦区社区规划师培训特别工作坊活动在延吉新村街道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功举办。本次工作坊以“共绘延吉 规划同行”为主题,聚焦“15分钟社区生活圈”智慧家园设计,特别引入青年视角,邀请来自同济大学、杨浦区规划资源局、延吉新村街道、延吉新村街道在地企业和高校的青年干部、工作者和学生代表共同参与,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设计共创活动。
“共绘延吉 规划同行”活动合影
第一组汇报的同学以“青银·智栖——无龄化智慧社区导向的延吉新村街道城市更新设计”为主题,立足延吉新村街道调研基础,精准聚焦青年与老龄群体需求,提出“无龄化智慧社区”更新方案。方案以青银混居提升居住水平的“共居”形式;汇集居民智慧的“共创”模式;青银协同深度参与社区“共治”方式;青银传承社区历史文化的“共情”记忆为核心策略,旨在通过物质空间改造与综合更新并举,实现从基础生存到精神共鸣的社区建设目标。
第二组汇报的同学以“TIMELESS工人新村文化剧场——延吉新村文化遗产智能活化系统设计”为主题,聚焦社区“人情渐淡、记忆断代”等问题,通过串联走马塘、社区内碉堡、杨浦货运站、228街坊、社区商业等重要点位,绘制形成了延吉新村街道的社区文化地图;依托聚焦“走马塘”“新村住宅街道”“杨浦文化跳蚤市场”“杨浦货运站”四处节点更新,结合文化遗产智慧数字技术路线,依托“挖掘、培育、展示、交互、推广、再生”的路径,为文化传承与社区凝聚力重塑提供了数字化新路径。
第三组汇报的同学以“Co-Creation Community:基于AI协同的人机共创城市更新设计”为主题,探讨了借助AI技术开展的参与式更新工作。针对居民需求与规划错配、参与渠道不足、资金限制等问题,提出了以AI赋能社区居民,通过多元形式参与社区空间改造表达想法、需求的解决方案;并在交流中展示了走马塘滨河公共空间、小世界商业广场、杨浦体育中心等重要节点的更新设想。此外,小组通过视频演示了AI如何助力达成“共议、共创、共管”的闭环营建过程。
在互动交流环节,来自杨浦区规划资源局、延吉新村街道、上勘院、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的青年干部和社区居民代表围绕3组课程设计,从社区参与度、文化内涵挖掘、更新目标可行性等不同角度踊跃发言、各抒己见。这场面对面的思想碰撞,让学生们深入了解了不同领域青年群体对设计方案的真实反馈与需求,为后续的方案深化与优化提供了宝贵的多元视角和全新思路。
活动尾声,三组课程设计的指导老师,同济大学杨辰、张文佳教授分别对工作坊进行了专业总结和点评,人民城市大课堂暨2025年度杨浦区社区规划师培训特别工作坊活动在热烈的交流氛围中圆满结束,为杨浦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提供了青年智慧。
扫描二维码回看活动
(供稿:杨浦区规划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