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中,药品供应的及时性与便捷性直接关系着患者的获得感。近年来,随着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口的增加,部分农村地区因药品目录有限、交通不便等原因,村民常常面临“配药难”的困扰,也有村民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途径反映过相关问题。对此,青浦区卫健委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在全区各村卫生室探索设立“配不到药”登记专窗,并通过精准配送机制,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配到所需药品,切实打通了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家住赵巷镇崧泽村的王阿姨,是一位年近八旬的慢性病患者。此前,她一直在村卫生室配高血压药,前不久,因血压波动,医生为她调换了新药。但新药并未纳入村卫生室常备药品目录,王阿姨因年老体弱、行动不便,难以自行前往城区医院配药。
了解这一情况后,村卫生室的医生帮助王阿姨登记好用药需求,并将药品特需申请提交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剂科。在多方配合协同下,王阿姨的药仅用三天就顺利送达村卫生室。老人收到药后十分感动:“没想到这么快就拿到药,‘配不到药’窗口真是为像我这样的老人解了大难题!”
家住重固镇中新村的沈老伯也有类似经历。他需长期服用缬沙坦氢氯噻嗪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和痛风定胶囊三种药物,但因家门口的村卫生室药品目录中仅有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不包含缬沙坦氢氯噻嗪片和痛风定胶囊,以前他每次配药需要去一次卫生室,再去一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甚至还要去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每次换乘2部公交。如果遇上“天公不作美”,老人的配药之行就会更加不便。
得知中新村卫生室开设“配不到药”专窗后,沈老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登记需求。仅两天后,村卫生室就来电话,告诉他所登记的药品申请已经全部审核通过,今后三种药品在村卫生室就能一次性配齐。沈老伯高兴地说:“再也不用为配药来回跑了,省心又省力!”
同样受益的还有金泽镇莲湖村的徐大叔。患有多年冠心病的他,近期因子女外出工作面临配药难题。“村医”小陈详细记录下大叔的用药需求,并通过“配不到药”专窗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交申请。审核通过后,徐大叔也很快取到了所需药品,解了燃眉之急。
“配不到药”登记专窗以“小切口”推动服务“大提升”。据统计,自该服务推行以来,青浦各村卫生室已为群众解决近百例缺药问题,其中慢性病用药需求占比超90%,群众满意度达100%。这一机制不仅方便了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还带动了基层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型升级。
下一步,青浦区卫健委还将围绕“配不到药”这一百姓痛点,探索建立“线上+线下”双通道登记机制,同时加强基层与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上级医疗机构间的药品吻合联动,以“配不到药”小窗口为支点,撬动基层医疗服务的“大民生”,真正实现让群众少跑腿、用药更安心。
记者:朱泽敏
摄影:朱泽敏
编辑:沈千慧
责任编辑:王阳(首席)
终审:张全权(首席)
转载请注明来自“绿色青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