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上海法治报 作者 | 王葳然 《上海法治报》2025年7月9日 第A04版:平安
上海检察机关健全
“派驻+巡回+科技”检察模式
记者跟随检察官深度体验
随着热播剧《巡回检察组》《以法之名》的播出,“刑事执行检察官”这一群体逐渐走进了大众视野。正值第六届新时代检察宣传周,主题为“加强刑罚执行监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日前,记者跟随市检察院到松江区走访并了解到,当前上海检察机关正健全“派驻+巡回+科技”检察模式,规范高效开展法律监督。
“其实,电视剧里讲述的就是我们这个部门的日常工作情景,作为基层的刑事执行检察部门,我们负责派驻看守所检察、社区矫正检察、财产刑执行检察等。”松江区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陈锐向记者介绍道。
当天,记者先随检察官走访了松江区社区矫正中心。据介绍,近年来,松江区检察院先后对十余名因违反法律法规或社区矫正规定的罪犯监督收监执行;同时,对在矫正期间有不良嗜好、不良习气对象建议严格管理;此外,强化个性化矫正和帮扶衔接,对家庭困难、就业需求强烈、因病致贫对象,采取不同措施帮扶救助。“我们还设置检察官投诉举报平台和热线,定期到矫正中心坐堂接访,实现身心同矫。”陈锐表示。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市检察院制定了本市社区矫正日常检察工作规程,各基层检察院在辖区社矫中心设立检察官联络点,通过信息化查询、构建漏管监督数字模型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未依法入矫、脱离监管、重新违法犯罪等监督。
同时,在监督管理与教育帮扶相结合方面,市检察院与市司法局会签《社区矫正对象因生产经营活动需要离开本市审批管理若干规定》,开展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法律监督专项工作,完善社区矫正对象因开展生产经营等合理原因的外出申请、审批管理、异地报告、协助监管等机制,办理的社区矫正监督案件连续三年入选最高检指导性、典型案例。
当天,记者还来到了松江区看守所。据检察官介绍,看守所内人员类型较为复杂,且在不同诉讼阶段的诉求、心理状态也各有不同,这也对刑事执行检察官派驻看守所监督履职带来挑战。记者了解到,市检察院还统筹研发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强化与市公安局、市司法局等职能部门工作衔接,深入推进监管场所与派驻检察室监控、信息联网等工程,通过数据碰撞比对分析及时发现监督线索,提升派驻与巡回检察智能化水平。
“在收押、出所检察环节,我们重点关注是否存在应收未收、应放未放,是否存在执法违规侵犯当事人生命健康权、诉讼权等合法权益的行为。”陈锐向记者介绍他日常的履职轨迹。据悉,全市检察机关刑事执行检察的日常工作包含审查办理减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同步监督案件,对不符合条件的依法提出不予减刑、改变减刑幅度、不予假释、不予暂予监外执行等意见,出席减刑假释庭审,依据最高检办理“减假暂”案件听证工作指引,同时开展检察听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