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气象台消息
今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
于7月8日21时25分前后
在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沿海登陆
之后于23时45分前后
在浙江省温州瑞安市沿海再次登陆
受其影响
浙江、福建等地将出现
持续大风、强降雨天气
沿海地区海塘防汛压力进一步加大
今天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海塘
这道沿海城市的“救命符”
沿海地区特有的“第一道防线”
海塘,又称海堤、海堰
是用于抵御海水侵袭、抗御风暴潮灾害的
海岸防御工程
可以理解为沿海地区的“水上长城”
其核心功能是防止海水漫溢、侵蚀岸线
保护沿岸城镇、农田、基础设施安全
海塘最早起源于钱塘江口
在秦汉时已出现
唐代,浙江开始大规模修筑捍海塘
宋代海塘有较大发展
开始出现土塘、柴塘、石塘等
多种类型的海塘
到了清朝前期
沿海地区已形成完整的海塘系统
许多石塘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古代江浙海塘分布图
和内陆的江河堤防不同
海塘防汛面临的主要威胁来自海洋
具有周期性(潮汐)、突发性(风暴潮)、
高盐度(海水)等特点
风暴潮是其中极具破坏力的一种
当风暴潮来袭
海水会异常升降,水位涨幅可达数米
伴随着狂风巨浪
其冲击力远超普通潮汐
对海塘形成巨大考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第十二条就规定了
受风暴潮威胁的沿海地区的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要加强海堤(海塘)、挡潮闸
和沿海防护林等防御风暴潮工程体系建设
持续强化海塘建设管理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岸线曲折绵长
仅浙江一省
就拥有6000余公里海岸线
超2000公里的海塘
加强海塘建设
从古至今始终是沿海地区防汛
的固有命题
1985年的上海宝山海塘
受自然侵蚀、建设技术等多种因素影响
沿海地区海塘也陆续出现了
海塘结构存在缺陷、平面形态不自然
部分海塘“硬化白化”
海塘防御标准与保护对象的
重要性不匹配
海塘管理能力欠缺
等问题
为提高海塘防御能力
近些年
沿海地区也在不断进行海塘加固建设
并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
完善海塘管理
浙江
2021年印发
《浙江省海塘安澜千亿工程行动计划》
规划到2025年开工建设1000公里海塘
到2030年改造提升2014公里海塘
截至2025年1月
已累计开工1009公里
福建
2021年印发
《福建省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实施方案(2021—2035年)》
提出海堤除险加固及生态化改造
通过种植红树林等耐盐植物
构建生态防护带
优化提升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减灾功能
和海岸防护工程的生态功能
上海
2025年5月1日
正式施行的
《上海市海塘管理办法》
将海塘分为主海塘、一线海塘和备塘三类
并提出明确的分类管理要求
进一步加强海塘管理
目前
浙闽地区正以坚实的海塘堤坝
全力迎战台风“丹娜丝”
来源:中国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