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上海大学推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系列展览:“红色印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上海大学巡展”“丰碑永驻——上海大学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展览”,通过丰富的史料,展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战历程,讴歌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彰显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并肩战斗、捍卫和平的坚定信念。
让我们走进展览,感受那段血与火铸就的峥嵘岁月,从中汲取奋进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砥砺前行!
★红色印记★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上海大学巡展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上海图书馆与上海大学、上海文史资料研究会,上海龙华烈士陵园共同主办了“红色印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主题展。
作为“红色印记”主题高校巡展,上海大学巡展为上海图书馆淮海路馆第一展厅的延伸精选展,开幕式于7月1日在校本部图书馆二楼举行,由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大学图书馆、上海大学红色文献研究中心等共同协办。展览通过精选上图收藏的抗战图像,结合老照片等馆藏资源,围绕日寇侵华历史、全民浴血奋战、抗日救亡宣传、民族伟大胜利等方面,全景呈现中国人民在十四年抗战历程中所展现出的爱国情怀、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
展览地点:上海大学图书馆(校本部) 二楼大厅
展览时间:7月1日至9月
展览内容一览
抗战版画
展览中呈现了大量抗战时期的版画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历史的烽火岁月,更凝聚了艺术家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作为左翼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自九一八事变后,便以笔为枪,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反对侵略,坚定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面抗战爆发后,他大力扶持和培育的中国新兴木刻运动成为“战斗的艺术”,深入普罗大众,在救亡宣传中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成为激励民众、凝聚力量的重要武器。
《鲁迅先生在木刻讲习会》作者:李桦
鲁迅于1931年发起了木刻讲习会,引进西方木刻连环画和苏联版画作品。展览中,比利时版画家麦绥莱勒的“木刻连环画故事”,由鲁迅亲自推荐出版,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此外,鲁迅还通过与苏联版画家交换宣纸等物品,收集了他们的手拓作品,并汇编成《引玉集》出版,进一步推动了中外艺术交流。
《鲁艺木刻特辑》(局部)出处:《新星》,1946
延安鲁艺
1938年4月10日,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文艺类专门院校,其美术系汇聚了大量木刻艺术工作者。在这里,师生们不仅参加了生产劳动、减租减息运动等实践活动,还积极投身民主建设和抗日反奸斗争。古元的《人民的刘志丹》、张望《讨论候选人》等,都是画家深入生活后的真实写照,成为许多木刻工作者学习的范本。
《减租斗争》作者:古元
《狼牙山五壮士》(局部)
作者:华山(文)、彦涵(图)
十四年抗战中,美术工作者们创作了大量木刻连环画,编写故事、塑造英雄、动员群众。其中,许多作品都是根据抗战真实事迹绘制,如木刻版画《狼牙山五壮士》。这幅作品源自大家耳熟能详的抗战真实故事,1941年,日军对晋察冀北岳区进行秋季“扫荡”,企图占领狼牙山脉,马宝玉、胡福才、胡德林、葛振林、宋学义等五名战士,为掩护大部队转移,战至弹尽粮绝,最后从悬崖上纵身跳下,三人牺牲、二人获救。画家彦涵与作家华山彼时在太行山敌后工作,从《晋察冀日报》的报道中得知这一英雄事迹后深受感动。1944年,彦涵根据华山的文字描述,采用木刻的形式完成了这部十六幅连环画。
这些珍贵的版画作品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的见证,它们反映了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军民的英勇斗争和伟大抗战精神,也记录了抗战时期艺术家们的创作历程和心路历程。
国际援战
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里,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不仅是奠定胜利基础的必然选择,更成为凝聚人类正义力量的精神纽带。面对法西斯侵略势力的疯狂扩张,中国共产党始终以远见卓识推动国际合作。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发布的同时,中共中央还作出了《关于太平洋反日统一战线的指示》等纲领性文件,以鲜明的立场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确立与英美等国建立反日统一战线的策略。
《南市难民区成立》出处:《国闻周报》,1937
其实,早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提出之前,世界各地爱好和平的人民已经本着朴素的人道主义精神,支援中国抗战。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法国耶稣会士饶家驹发起组织上海国际救济会,在徐家汇等地建立了6个难民收容所,设立南市难民区,到1940年6月底,共收容了近20万战争难民。他首创的保护平民安全区模式,被作为范例写入《日内瓦公约》,永远镌刻在国际人道主义法发展的里程碑上。
★丰碑永驻★
——上海大学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展览
展览地点:上海大学钱伟长图书馆三楼书香谷
展览时间:6月26日至10月10日
近日,“丰碑永驻——上海大学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展览”在上海大学钱伟长图书馆书香谷开幕。展览由上海大学主办,党委宣传部指导,图书馆承办,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博物馆、档案馆、上海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支持。
展览内容一览
本次展览通过“热血丹心——上大师生在战乱中的家国抉择”“伟业长存——钱伟长的抗战报国路”“正义永彰——国际秩序建设中的中国声音”“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四个单元,重温那段波澜壮阔、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缅怀革命先烈与民族先贤的不朽功绩,传承弘扬在血与火的历史中淬炼而成的伟大抗战精神。
在民族危难之际,无数爱国同胞,用生命与热血,誓死守卫民族大义。展览的第一单元展现从上海大学走出的42位青年师生同胞投身抗战的英雄事迹。他们中有周大根、陈明、张治中等24位奔赴抗战前线,浴血奋战的师生,其中7位壮烈牺牲;也有如陈望道、丁玲、阳翰笙等参与文化抗战的师生,展现了华夏儿女的铮铮铁骨和不屈意志。
战争深刻地改变了那个时代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钱伟长的人生轨迹,也因这场民族浩劫而改写。展览的第二单元,展现在国难当头之际,钱伟长毅然舍文从理、选择科学救国的人生事迹。他积极为抗日捐款,参与组织“一二·九”运动。无论是从清华到西南联大的艰难岁月,还是学成之后,他都义无反顾地为国效力,身体力行诠释着“归根到底,我是一个爱国主义者”的人生格言。
钱伟长在清华大学的毕业留言,《清华年刊》,1935年3月3日
《铈之游离光谱之分析》,钱伟长,1939年
钱伟长曾做“铕”相关研究,《孔祥瑛日记》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展览的第三单元展现中国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的重大贡献。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的创建,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推动制定了联合国宪章和其他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动建立了以和平为中心的战后国际新秩序。
1945年9月3日《新华日报》
刊登毛泽东题词:庆祝抗日胜利,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抗日战争不仅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还是中华民族由灾难深重走向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转折点。展览的第四单元展现了抗战胜利纪念日的由来,以及重要的纪念活动。
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
把“自强不息, 道济天下”的校训
熔铸进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上海大学融媒体中心】
来源: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 文学院 图书馆
文字:贾蓬宇 卜敏 付丽
责编:吴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