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陀区长寿路街道,东新支路55弄小区曾有个令人心酸的标签“没希望”。四年前,当永定新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龚顺美第一次踏入这里,眼前景象让她心头一紧:小区四通八达没有围墙,超半数住户搭建违章建筑,车辆横七竖八抢占道路。578户居民中,能搬走的都已搬离,只剩老人守着户均44平方米的蜗居。物业费收缴率连续12年不足10%,“交钱也看不到改变,何必呢?”居民王阿姨的话道出无尽失望。
然而,四年后的今天,同一个55弄却焕然一新:小区实现封闭管理,保安24小时值守,智能门禁和监控覆盖;新划的停车位整齐有序;曾经污水横流的垃圾房旁,建起了健身区和休闲文化廊。更深层的改变藏在数据里,物业费成功从0.44元/平方米调升至0.9元/平方米,同意率高达78.5%;居民自发为物业送来锦旗;在积极向上的社区氛围中,去年底小区成功组建了首届业委会。
这一切,都源于一场由居民区党总支引领的“拆、建、管、美”四步破局之战。
第一步
刮骨治“违”“拆”出公平信任
282处违章建筑,如同282个沉疴旧疾,是横亘在小区新生路上的第一道难关。永定新村居民区党总支挂图作战,以“听证会+入户恳谈”架设沟通桥梁。
破冰的关键在于党员的率先垂范。“书记,二十多年了,只要一碗水能端平,就从我家开始拆!”一位老党员掷地有声的话语后,毅然敲掉了自家扩建多年的天井。这一锤,震动了整个社区。党员带头自拆的示范效应迅速扩散。历经9个月攻坚,282处违建被百分百拆除。龚顺美深知,这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清理,更是重建社区规则、赢得居民信任的第一步:“当所有居民看见公平落地,信任的种子就开始发芽。”
第二步
螺蛳壳里做道场,“建”到居民心坎
硬件改造的难题,不仅在于资金匮乏,更在于如何凝聚人心。为了让改造方案真正符合居民需求,居民区党总支多次将设计师请进小区现场办公,倾听民声。拆违腾出的边角料,没有成为垃圾,而是被巧妙利用建成了实用的充电车棚;
居委会旧址阳光充沛,那就拆掉围墙,腾出地方为居民竖起崭新的健身器材,一件件实事做到居民心坎上。
崭新的柏油路面取代了坑洼的水泥地,清晰的白线划出了规范的车位。规矩立起来了,效果立竿见影,晚上车辆停放变得井然有序。居民们亲眼见证承诺兑现,对党组织的信任感油然而生。
第三步
质价破冰先行,“管”出服务认同
硬件改善后,更棘手的问题浮出水面:有了门岗谁来守?低廉的物业费与提升管理服务的需求严重不匹配,美好环境如何维系?“凭什么涨价?保安能管乱停车吗?”,质疑声一度刺耳。面对困局,党总支和物业决定来一场“试吃服务”的大胆试验,推动曹杨物业免费提供三个月保安和强化保洁服务。
保安立岗值守,对违规行为说“不”,整理乱停车辆,保洁频次和力度显著提升。戏剧性的转变悄然发生,曾抱怨“保安要了有啥用,只会玩手机”的陈阿姨,竟举着锦旗来到居委会,感谢保安老李帮她将行动不便的老伴背上楼。试用期内,小区各类投诉下降60%,更多居民开始留恋这种有秩序、有服务的环境。在随后的调价环节,党总支算了成本、市场、民心三本明白账,最终,综合推动物业费调至0.9元。居民感慨道“花钱换服务,这钱应该交!”
第四步
信任的化学反应,“美”在共治共享
当保安能熟稔地喊出居民的名字,当物业收支账目清晰透明地公示,一种和谐的社区“化学反应”开始显现。
自治项目如雨后春笋,居民们自发参与种花植绿,扮靓家门口。在党组织引领下,支持小区变好的力量日益壮大,首届业委会顺利诞生,接过了社区治理的“接力棒”。党总支更善用党建联建的力量,联动社会企业释放出15个“包月车位”缓解停车难,引入上海市农商行“心家园”项目,将专家义诊、金融防诈、健康养生等居民期盼的服务精准送进社区。“你不懂,有人管很幸福。”居民一句朴实的感慨,道出了最深的满足感。
四年的艰辛探索,不仅换来了小区的蝶变,更凝练出永定新村居民区破解老旧小区治理难题的“五大群众工作法”:架桥铺路法,畅通政策,铺就信任之路;进门纳谏法,勤走访,听真话,民事民议;破局革新法,在最难的地方寻找突破口;同心同行法,凝聚物业、业主、居民、业委会、共建单位合力,确保前进路上一个不掉队;共治共享法,建设过程公开透明,建设成果共同分享。
党建引领如何落地生根?55弄给出了生动答案:党旗插在攻坚处,拆违时党员先带头,调价时党员先响应,建业委会党员先挑担。党总支并非“包打天下”,而是推动“三驾马车”各归其位:业委会当好小区“管家”管好账;国企物业托底担当,跨前服务;居委会监督执行,做好指导。 从“没有希望”到“我们相信会越来越好”,东新支路55弄正以其破茧新生的力量,发出老旧小区重焕生机的活力声音。
来源:普陀房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