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科协 > 文章详情

50岁后养这 2 种宠物,大脑老得慢!

转自:上海科协 2025-07-10 10:27:33

编译:公子欣

当我们谈论健康老龄化时,总会想到均衡饮食、规律运动,却很少有人将宠物纳入考量。然而,《科学报告》最新发表的一项横跨18年的研究显示,养宠物可能是保护认知功能的秘密武器,尤其是养狗和猫的人,大脑衰老速度明显更慢。

该研究追踪了欧洲健康、老龄化和退休调查(SHARE)中超过1.6万名50岁以上中年人的认知变化。研究团队采用了精细的纵向设计,每两年对参与者的认知功能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记忆、执行功能和整体认知表现等多个维度。与以往研究不同,该研究特别区分了不同类型的宠物对认知的影响,并考察了年龄因素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还控制了教育水平、社会经济地位、婚姻状况、健康行为等一系列可能影响认知功能的变量,使得结果更加可靠。

01
养宠物者的大脑更抗老

研究发现,尽管宠物主人在记忆测试的初始得分略低,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们的认知衰退速度显著放缓,记忆衰退也更平缓

同时,这种保护效应不受年龄影响。无论是刚过50岁的中年人,还是高龄群体,养宠物都能带来相似的认知益处。研究负责人、日内瓦大学心理学系的Adriana Rostekova指出:“这意味着任何年龄段的中老年人开始养宠物都不算晚,认知保护作用会长期存在

养宠物与认知能力下降之间的关系

02
不同宠物,效果各异

研究特别比较了4种常见宠物对中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的影响,结果呈现鲜明差异:

养狗和养猫的中老年人在认知衰退上的表现尤为突出。与不养宠物的老年人相比,养狗和养猫的中老年人在执行功能和情景记忆等认知领域的衰退速度明显更慢。同时,养狗的人在即时与延迟记忆力方面表现更突出,而养猫的群体的语言流畅性则下滑得更慢。

然而,养鸟和养鱼则未表现出类似的认知保护作用

为何会出现这种分化?研究者认为,猫狗带来的互动质量是关键。狗需要日常遛弯,能增加主人的体力活动和社交机会;猫虽然独立性强,但互动中不可预测的行为模式(如突然撒娇或跑开)能持续刺激前额叶皮层

相比之下,鸟和鱼虽然也能带来一定的陪伴感,但鸟的噪音可能影响睡眠,鱼的互动性较弱,这些都可能削弱认知保护效果。

03
潜在的科学机制

为什么养宠物有助于保持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呢?研究人员提出几种可能的机制:

社交互动增加:宠物,尤其是狗,常常成为社交互动的“催化剂”,促进主人与其他饲主的交谈、分享。丰富的社交网络已被多项研究证明是认知健康的保护因素。

身体活动增多:遛狗等与宠物相关的活动增加了主人的身体活动量,而规律运动对大脑健康有多重益处。

压力缓解:长期高压力会损伤海马体(记忆中枢),而猫狗的陪伴能降低皮质醇水平,有效缓解老年人的孤独感,降低抑郁和焦虑水平,进而对认知功能产生积极影响。

生活规律性:照顾宠物需要建立日常作息规律,这种结构性生活方式可能间接有益于认知健康。

认知刺激:记住宠物的喂食时间、解读它们的行为信号、处理突发状况(如宠物生病),这些日常互动构成了持续的“脑力锻炼”。尤其猫狗的高互动性,能同时激活注意力、记忆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有助于保持大脑活跃。

04
给中老年人的养宠建议

尽管该研究设计严谨,但研究人员也指出一些局限性:这是一项观察性研究,无法确定因果关系;宠物饲养的具体情况(如互动频率、情感连接强度)未被详细测量等。然而,这些发现为中老年健康干预提供了新思路。

研究人员强调,虽然养宠物可能带来多种健康益处,但不应该将其视为“万能药”,特别是对于已经出现认知障碍的老年人,宠物护理可能反而成为负担。

对于考虑养宠物的中老年人,专家建议:

优先选择互动性强的宠物:若条件允许,对于身体活动能力较好的人,狗是更优选择;

结合自身状况选择:行动不便者可考虑养猫,其照顾强度较低,但互动质量高;

评估长期效果:宠物的认知保护效应可能需要长期接触,短期饲养可能效果有限;

结合其他健康习惯:宠物不能替代健康生活方式,养宠物应与健康饮食、社交活动和认知训练等其他益脑习惯相结合。

当规划退休生活时

或许可以考虑把“养一只狗或猫”纳入清单

它们不仅是陪伴者

更是守护大脑健康的小卫士

数据图及参考来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5-03727-9

除已标注来源外,本文封面图及文内图片均来自包图网(获授权使用),转载可能引起版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