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中科新松有限公司正式推出睿可(rico)系列的两款产品——睿可 MR73A与睿可MR73B。两款产品突破了传统工业机器人“固定工位、单一功能”的局限,将移动性、环境感知力与灵巧操作能力深度融合,大幅提升了机器人在复杂动态环境中的适应性和协作潜力。
中科新松此次发布的两款人形机器人,具备人类形态与功能,并将技术锚点扎入更复杂的工业与商业服务场景,以移动性突破固定工位限制,以感知力理解动态环境,以柔顺控制实现安全协作。
睿可MR73A拥有27个自由度,通过“双臂柔顺控制”和“智能感知”技术,实现作业方式创新。它支持上肢协同阻抗控制和牵引拖动操作,配备躯干避碰与外力碰撞检测系统,具备柔性协作能力,提升了人机协作的安全性与流畅度。同时,具备自主定位导航、动态避障及多点巡逻路径规划能力,能在复杂场景中自主移动,执行多样化任务,语音大模型和多语言支持、AI视觉技术则强化了智能交互能力。
睿可MR73B则聚焦于成为更可靠、高效的“腿”与“升降平台”,优势在于“智能升降”与“灵活调度”。它能以1米/秒的速度移动,具备自主导航、避障及自主充电功能,充电时长仅2小时。在物流仓储场景中,它能适应不同高度货架进行存取作业,打通空间限制,优化物流效率。
这两款机器人瞄准了工业与商业的柔性协作痛点。在工业领域,汽车、新能源等行业在大规模刚性自动化成熟的同时,产线切换、小批量定制等环节仍是自动化盲区。睿可 MR73A凭借灵巧性和移动性,能胜任物料智能分拣、上下料等任务,填补自动化缝隙;睿可MR73B则作为“柔性补充”,在仓储物流中心和生产车间高效执行货物搬运、物料配送等任务,增强生产系统适应性和效率。
近年来,中科新松不断在智能机器人领域打磨和积累核心技术,包括自主导航、AI视觉识别、力控算法等,并成功集成到更拟人化的平台上,同时推动机器人角色从被动的“生产工具”向具备自主能力的“协作伙伴”升级。
如今,工业机器人不再满足于机械臂的精度与负载竞赛,而是向着更自主、更柔性、更理解环境与人需求的协作形态进化。新松公司副总裁刘子军表示,此次产品发布会是新松公司正式进入具身智能领域的里程碑,未来将持续推动人形机器人落地更多不同场景,开发更多智能制造产品,为行业注入活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