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交通 > 文章详情

“郑和下西洋620周年”青少年主题活动圆满收官!

转自:上海交通 2025-07-10 17:34:27

2025 年 7 月 8 日,由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主办,中国航海博物馆承办,上海临港新片区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二届“蓝色文化、智慧交通”青少年体验探索活动暨“郑和下西洋620周年”纪念活动成功举办。来自上海各区的25组青少年家庭在临港这座“年轻的城,年轻人的城”开启了一场融合蓝色文化与智慧交通的沉浸之旅。

智慧交通初体验:触摸未来出行脉搏

活动以环滴水湖“Hi Bus”双层观光巴士拉开序幕。粉红色的巴士沿湖而行,青少年及家长们远眺中银金融中心、滴水云厅、滴水湖枢纽站等临港新片区的多个地标性建筑和景点。

智慧交通再探险:感受自动驾驶科技

登上临港定制班线,孩子们被双手脱离方向盘,靠“意念”自动驾驶的驾驶员震住了。不要迷茫,不要慌张,原来这是智能网联新技术,依靠公交上搭载的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惯导系统,车辆起步、识别车道线、加减速、红灯停、预测行人和车辆运动方向、靠站……全靠公交车自己搞定!此时的驾驶员更多的是担任安全员,仅在必要时接管车辆。

蓝色文化上码头:学习航行知识

来到滴水湖一号码头,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工业风半开放艺术建筑码头。在这里,孩子们学习了打绳结、抛缆绳、穿救生衣等船员必备技能,还在游船驾驶室中和船长进行了零距离交流,了解了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以及用于船舶间互相沟通的甚高频。通过船长对游船的介绍,孩子们还明白了零碳航行的重要性,更加震惊于脚下“新能源游船”的先进技术、强大功能。

当天下午孩子们走进了中国航海博物馆,展开了蓝色文化的探索之旅。

蓝色文化进场馆:重温郑和的海上传奇

在《从崇明岛到印度洋——郑和航海与上海的关系》主题讲座上,上海海事大学郑和研究专家苏月秋博士通过深度剖析郑和其人、其船、其事,引出了620年前的那场下西洋壮举,更通过点题上海这一郑和船队重要的经泊地,论证了郑和航海与上海的重要关系,为今天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历史经验,助力航运文化软实力建设。讲座最后,孩子们还纷纷取出明信片,给郑和写起了信件,表达了对先辈的敬意。

瓷器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硬通货”,接下来孩子们体验了来自故宫博物院的“笔走丹青,瓷上摹古”画瓷活动,在釉彩流转间对话传统文化、传承蓝色基因。

双展联动:共话明朝航海文化

当现代少年遇见明朝的造船智慧,蓝色文化的思维火花在《明朝造船记——青少年体验展》中不断闪现,通过对展览的探索和体验,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船舶发展脉络开始清晰。

《犹说宝船来:郑和下西洋620周年纪念展》是国内首个从全球航运与贸易视角,联动古今、集聚文博界与港航界资源的整合主题大展。孩子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欣赏了“嵌宝石金头面”“爱达·魔都”号大型邮轮模型等150件精美展品,共同探索了郑和航海的当代价值。

多元科普:激发青少年对航海的兴趣和热爱

活动的后半程,“沧海云帆元宇宙”通过AR眼镜互动,营造了帮助郑和修复时空宝船的任务主线,去触碰、去抓取、去点击,蓝色航海文化的教育和传播变得更加生动有趣。“郑和航海图”长卷则通过在明代福船甲板上集体参与海图创作和彩绘点缀的乐趣,“润物细无声”地传授郑和的航线知识。讲解员也通过对明代福船的细心解读,为孩子们一一找出了古船上的十二生肖。

此次活动以明代福船半剖面船模手工制作收尾。孩子们通过拼装水密隔舱结构,在榫卯咬合间领悟了古人“以木驭海”的卓越智慧。

从感受交通前沿的自动驾驶科技,到亲眼目睹新能源船舶的神奇;从聆听专家的主题讲座,到戴上AR眼镜与郑和进行跨越时间的见面……孩子们全方位、多角度地触摸了蓝色文化的脉络,领略了智慧交通的魅力。活动虽已落幕,但勇于探索、开放包容的郑和精神,以及科技赋能交通发展的无限可能,都已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了种子。

精彩看点

2025年度“夏令热线”今日开线 张小宏接听市民来电

直达高铁站!设18座换乘站!上海这条轨道交通线路建设迎新进展

畅通、安全、美观!这条路大变样!

上海市交通委宣传展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