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科技 > 文章详情

加快建设高质量概念验证平台!上海出台建设实施方案,详见→

转自:上海科技 2025-07-10 17:34:51

《上海市

高质量概念验证平台

建设实施方案》解读

为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扎实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一批高质量的概念验证平台,市科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教委四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高质量概念验证平台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解读如下。

一、制定背景

概念验证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路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报告提出,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2024年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实施概念验证中心建设计划”。前期,我市通过鼓励各类创新主体自行建设、自主探索,形成了大企业需求牵引、科研机构成果策源、服务机构赋能等建设路径,呈现多元主体参与、多领域分布、市场相对活跃的发展态势。

对标国际,对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要求,我市在概念验证平台布局方面还存在体系化布局不深、高质量科技成果供给不足、专业化服务体系能级不强,对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支撑作用不足等问题,《实施方案》旨在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着眼于提升创新体系效能,为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带动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编制思路

《实施方案》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强化体系化推进。一是聚焦未来产业(解决“布局什么”),聚焦我市前沿科技、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结合高质量孵化器、特色园区等工作,系统推进概念验证等平台建设,推动更多原创性、颠覆性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二是落实“四位一体”(解决“怎么布局”),形成重点推进项目清单,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针对战略前沿、未来产业等领域,强化顶层设计,体系化布局,坚持“成熟一个、启动一个”;鼓励各类创新主体自行探索、自主建设、市场化运营。发挥未来产业基金管理机构专业优势,参与概念验证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开展成果筛选与投资;将项目经理人制度作为平台运转的重要力量;引导平台向张江高新区集聚,推进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三是突出开放共享、全链条贯通。发挥绩效评价的“指挥棒”作用,支持平台完善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提升开放共享水平。强化平台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小企业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作用。重视概念验证与中试熟化衔接。

三、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提出工作目标,主要任务聚焦概念验证平台功能与服务体系建设“两个重点”,开放协同与政策供给“两个加强”。

一是建设概念验证平台,明确了功能定位、布局原则、布局方向和建设主体。功能定位强调概念验证处于科技成果早期阶段,连接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概念验证平台是有组织开展概念验证活动的载体,具备技术可行性与市场可行性“双验证”的核心功能。布局原则突出“四位一体”。布局方向提出强化现有平台能级、新建一批、储备一批“三种”类型。建设主体包括科技服务机构、科技企业、高校院所等,鼓励联合组建。

二是建设概念验证平台服务体系。提出5条路径,构建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引导平台规划科学合理的概念验证路径,加强对国际前沿技术趋势的感知与预判能力;打造汇聚研发与制造资源的集成平台。设立初始验证体系,提出高校院所构建早期成果池,建立灵活的筛选机制。打造实验室验证体系,依托概念验证平台,联合未来产业基金,进一步挖掘初始验证成果的核心价值,建立里程碑式支持和验证机制,引入项目经理人等。构建贯穿全过程的市场化验证体系,发挥项目经理人、技术经理人等作用,开展需求验证、竞争验证、成本验证等市场化服务。大力引育项目经理人,建立“技术价值+商业价值”双重考核与市场化激励机制。

三是强化开放协同。提出4项任务,健全资源开放共享机制,鼓励平台对外提供服务,制订服务领域、服务内容、场景应用、配套政策的“四张清单”。完善利益分享机制,创新转化收益分配模式,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与共享机制等。打造重点区域“样板间”,围绕世界一流领先科技园区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区域打造“一区一特”。营造开放合作环境,吸引国内外一流企业及科技服务机构在沪布局等。

四是加强政策供给。提出4项举措,加大金融差异化赋能力度,综合运用信贷、保险、基金等多种市场化融资手段,发挥上海未来产业基金作用,设立概念验证基金等。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面向战略前沿、未来产业等领域,新建一批概念验证平台,支持金额最高可至3000万元;针对创新主体自主建设的,后补助支持不超过300万元/年。强化政策组合供给,一体化布局科技攻关、概念验证、科技园区等,鼓励大学科技园建设概念验证平台,争取国家部委、我市以及合作企业共同支持。谋划纳入科技创新“两重”建设储备清单等。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统筹协调,作为我市科技创新布局和科技管理改革的重点任务,强化动态管理与绩效评估等。

↓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

查看政策文件,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分享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