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是广大人民群众期盼解决的问题,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中急需妥善解决的问题。3月15日起,“今日闵行”推出“建议提案办理360°”栏目,展现办理工作人民民主全过程,助力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
2023年,沪上首座春申君户外铜像在闵行区春申公园揭幕,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这座由国家级雕塑大师田跃民创作的青铜雕像,不仅填补了上海春申君文化实体展示的空白,更标志着闵行区在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上迈出关键一步。这座雕像的捐赠人就是闵行区政协委员孔飞,本期《建议提案办理360°》栏目,孔飞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自己捐赠的初衷,以及如何通过数字赋能让历史“开口说话”的建议。
本期嘉宾
闵行区政协委员 孔飞
点击收听完整音频
千年文脉铸就城市之魂
春申君黄歇作为战国四公子之一,其疏浚河道、治理江东的功绩,奠定了上海"申城"之名的历史渊源。闵行区作为春申文化核心承载地,区内现存春申塘、春申路等历史遗存十余处,历代文人墨客在此创作了大量颂扬春申君的诗词歌赋。2019年首届春申君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当时孔飞就有了在闵行捐赠一座春申君雕像的想法,希望“开拓、创新、包容”的春申君精神,激励更多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贡献力量,在先贤开辟的这片土地上续写新的篇章。
数字赋能让历史"开口说话"
春申君铜像揭幕时,一位小朋友指着铜像问:“他就是让上海叫‘申’的人吗?”那一刻我意识到:文化传承的本质,是让历史回答当下的问题。于是在2024年“两会”上,孔飞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打造“春申君”IP的建议》,让春申君通过数智技术“开口说话”,让春申君的故事成为年轻人手机里的动漫、游戏里的角色,传统文化才能真正融入现代生活,成为城市发展的精神动力。孔飞表示:不是简单地复刻历史,而是让春申君成为一个文化接口,连接过去与未来,让闵行的“人文厚度”转化为“发展热度”,让上海的“申”之根脉,在新时代生长出更繁茂的文化枝叶。因此他建议:
一、在春申路、春申桥等节点增设主题雕塑,比如用雕塑形式再现春申君治水场景;在春申文化广场设置互动打卡点,游客扫码就能通过AR看到虚拟春申君讲解历史。这种“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文化可互动”的设计,让城市空间成为文化传播的天然载体。
二、充分利用数智技术赋能春申君文化,如今AR、VR、XR等虚拟现实、AIGC技术在文化产业领域得到广泛利用,我们也可以将历史人物数智化,从外观相貌、表情动作、语言思想等不同维度塑造出春申君的“活”的数智化形象。
三、闵行拥有春申公园这一现成物理空间,可在园内将春申君所亲历的故事场景进行数智化还原和演绎,将春申君文化渗透进市民生产生活之中,将线上线下相结合,打造春申君历史文化主题公园等等。
这条建议被列为2024年度闵行区重点提案。孔飞表示:“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特别邀请我同赴春申公园现场,结合实地场景详细了解IP打造的现有基础与提升空间,并就文化符号活化、文旅场景融合等具体方向进行了充分交流,这种‘面对面沟通+实地勘察’的模式,既让提案从文字设想逐步向落地路径转化,也让我在履职过程中切实感受到相关部门的务实态度与高效行动力。”未来闵行区还将通过数字技术赋能,让这位2300多年前的历史人物“活”起来。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