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合作交流 > 文章详情

教育帮扶 | 沪滇协作育桃李 教育帮扶绽芳华

转自:上海合作交流 2025-07-10 19:20:39

2022年7月到2025年7月,三年里,浦东教育帮扶团队跨越山海,在云南省怒江州的泸水、贡山、福贡和兰坪一市三县播撒教育火种。他们以“组团式”帮扶为纽带,在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深耕细作,推动五所学校实现管理升级、质量跃升、特色彰显,用智慧与坚守书写了沪滇同心、共育桃李的动人篇章。

泸水一中:集团赋能结硕果

三年前,建平教育集团定点帮扶泸水一中,以“输血+造血”推动“四个提升”,学校在2024年获评“全国科技教育实验校”。

(左起:罗小青、杨术林、顾荣飞、李德新)

(左起:李文樟、李德新、周学兵、唐忠义)

集团赋能构建协作网络

7名教师蹲点支教,160余名教师赴沪跟岗,6个学科备课组每2至3周线上联合备课;建平中学50余位党员与31名困难学生结对,学生线上参与集团爱国主义活动;建成无人驾驶科创教室,52名学生获州级以上科创奖项。

聚焦教改提升课堂实效

推行“规范、有效、提质”课堂改革,编制校本作业与试卷,毕业班实施“六段式”复习,三年来高考本科上线人数翻番。教师获省级奖项7个、州级一等奖12个。

加强教研培育师资梯队

开展“引领 示范 共享”活动39次,编印《研修手册》,推行“一带三”师徒结对模式,2个省级课题、4个州级课题结题,现有省级学科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4名。

资源助力提升办学品质

投入资金升级硬件,80名学生赴沪研学,争取社会捐赠超130万元;2025年教学成果展示周树立全州标杆,怒江晨雾与浦江晨曦共舞,续写“山海同心”佳话。

贡山一中:特色领航育英才

在洋泾集团的帮扶中,贡山一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硬件升级与内涵提升交相辉映。校园内,孔子雕像与文化墙相映成趣,标准化宿舍、爱心食堂、风雨馆保障师生生活;无人机科创中心(含AI航空实验室)有力支撑了“全国航空特色学校”的建设,艺术中心为舞蹈、民族版画等社团及傈僳族器乐非遗传承提供场地。

(左起:金爱文、蒋宗红、孙玉山、黄振懿 、阴长青、石若冰、孙治)

(左起:陈金鑫、黄振懿、龚晋玮、陈宵

教学质量稳步攀升

三年来高考本科上线率提高12.46%。2024年获评怒江州“教育教学管理进步校”。“1+1+2”师带徒模式成效显著,4位教师入选省专家库,12人晋级高级教师,3人在省州课赛中获奖。

特色发展亮点纷呈

开发“校园植物地图”“传统版画”等校本课程,组建无人机等社团,2024年挂牌“同济大学飞行器工程实验室”,在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中斩获6项大奖;先后获评“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云南省一级三等高完中”“省课改实验校”,多元路径铺就学子成长成才之路。

福贡一中:同心共育新苗壮

福贡一中“组团式”帮扶团队由川中教育集团4名教师与大理一中6名教师组成,累计18人参与,其中高级教师6人,平均年龄39岁,川中教育集团派出7人开展1.5年以上支教,推动学校实现四大领域突破。

(左起:杜丽梅、陆玉梅、张森生、刘涛)

(左起:姜明昕、陆苑、杜丽梅、韩斌)

聚焦质量提升,精准施策补短板

针对学生基础薄弱现状,采用“三结合”管理模式,分层培优扶弱;每月开展联合教研,编发精品教案与校本作业,建成数字化资源库;推行全员导师制,三年来高考本科上线率突破50%。

强化队伍建设,搭建平台提能力

打造九大学科工作室,实施“青蓝工程”,听评课超1470节;142名教师赴沪培训,94位专家入滇指导,开展讲座93场次;建成“AI课堂教学行为分析系统”,教师获省级及以上荣誉22人次,青年教师水平达浦东同龄人中等偏上。

落实立德树人,以文化人铸根基

围绕“静、净、敬、竞”开展主题教育月活动,132名学生赴沪研学;投入资金升级智慧校园,开设3D打印、无人机等拓展课。优化学校管理,汇编《制度汇编》,规范教学与行政流程,沪滇教育火种在怒江畔燎原。

兰坪一中:守望相助谱新篇

进才教育集团推动“制度筑基-师资强校-质量突破”战略,兰坪一中三年来高考一本上线人数翻番。

左起:董智武、刘敏、韩春香、汤靓)

(左起:董智武、蔡鸿燕、叶华、李德江)

教研深耕激活课堂

刘敏老师聚焦“深度学习”设计教案、叶华老师用“茶马古道”故事活化历史课堂、蔡鸿燕老师创新英语分层教学、李德江老师带教402班从数学薄弱班逆袭,学生在竞赛中抢得理科奖项。团队带教助力12名教师晋级高级教师,州级课赛一等奖占全州30%。

大爱无声播撒希望

学校获评“全国航空特色学校”“省级帮扶优秀等次”,学生在体艺科技竞赛中屡获省级奖项。

兰坪职校:技能为桥连山海

兰坪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浦东职教集团帮扶下,三年间,学校实现管理、师资水平、教育质量、学生素质“四个全面提升”,2023年被列为云南省教育帮扶典型案例,获评“怒江州乡村振兴先进集体”,2024年中期考核获省级“优秀”等次。

(左起:黄海亮、韩晓明、冯国群)

团队依托政府之力做强 “学校软硬面”

统筹沪滇协作资金及企业捐赠,建成烹饪实训中心、远程师资培训中心、数媒中心及白族普米族非遗传习中心,修缮两栋学生宿舍楼;修订5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7部课程实施方案,引进5名新教师和5名非遗传承人教师,45名教师人均赴沪培训1.6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4%,高级教师占比升至50%。

借助企业之力加深 “校企融合面”

与20多家沪滇企业共建现代服务、制造、康教三大产业学院,40多名师生参与恒天然集团“领航计划”烘焙培训,2024届45名沪实习学生中14人留沪就业,月薪最高7000元。联合高校拓宽“贯通合作面”:昆明理工大学等试点“中职+高职+本科”衔接模式,组织50名师生赴昆明研学,面向兰坪一中开展烹调、礼仪等技能培训。

竭尽学校之力增大 “产业辐射面”

2023年成为云南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2024年定为兰坪县产业工人培育基地,累计培训1424人,涵盖保育员、缝纫工、农艺工等,学员人均增收超2400元,农艺工最高月薪达8000元。政企院校共同体的构建,让职业教育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从黄浦江到怒江峡谷,沪滇教育帮扶以初心为笔,以坚守作墨,在云岭大地上书写出“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壮美教育诗篇。

来源:上海浦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