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上市企业海能未来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能技术”)近日发布公告,公司拟通过全资子公司海能基石技术有限公司在上海市松江区投资建设“海能基石科学仪器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并同步推进相关配套投资,项目总投资额预计达2亿元。
项目选址于新桥镇庙三路东侧,规划用地面积22.1亩,土地性质为M1工业用地。该基地将主要聚焦自主研发和生产有机元素分析、样品前处理、色谱光谱及通用仪器等多系列科学仪器设备。“选择松江,首先看重的是这里丰富的人才资源。”海能技术总经理徐渊表示,科学仪器是多学科集成的复杂系统工程,突破关键技术既需要技术攻坚,更依赖产品工程化的持续投入。上海作为全国创新人才高地,松江又依托大学城集聚了大量专业力量,为企业吸引国际化高端人才提供了理想平台。同时,松江在G60科创走廊的带动下,正加快构建科学仪器产业集群,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产业链高度集聚,为实体制造型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此外,松江作为上海的文化发源地,独特的城市品牌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对接全球市场。”徐渊说。
根据公告,海能技术将以此为契机加快集聚科学仪器领域的国际化尖端人才,探索构建数字孪生研发平台,实现产品设计、工艺仿真、虚拟测试的全流程数字化映射,着力攻克关键技术与工艺瓶颈,推动更多技术成果快速转化落地。同时,公司计划引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设备与制造工艺,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部署智能工业大模型,建设智慧仓储系统,探索智能机器人值守的无人化产线,进一步夯实全产业链的精益制造能力,打造国产科学仪器领域的智能制造样板工厂。
“该项目的建设不仅彰显了海能技术响应国家大力发展科学仪器产业的坚定信心,更是公司面向世界级市场迈进的重要一步,对企业的战略布局具有里程碑意义。”徐渊表示,随着该项目在上海松江的推进,海能技术有望依托区域优质的制造业基础和产业配套,进一步增强在高端科学仪器自主可控与智能化制造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资料显示,海能技术长期专注于食品营养与安全检测、药物及代谢产物分析、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检测、环境污染物监测以及高校科研教学领域,提供科学仪器及配套分析方法。依托光谱、色谱、电化学等核心技术,公司持续推进自主研发和并购整合,已形成有机元素分析、样品前处理、色谱光谱、通用仪器四大产品系列,百余款仪器设备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农林水产、环境、化工、新能源、半导体、新材料等多个行业。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度,海能技术实现营业收入3.1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07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现代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的“基础设施”,仪器仪表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当前,松江正加快构建“2+7”现代产业体系,仪器仪表作为七大重点产业之一,被列入重点培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向。近年来,松江区仪器仪表产业链日益完善,已形成涵盖整机设备、传感器件、系统集成、计量检测等关键环节的完整体系,全区相关企业接近400家,产业聚势发展动能澎湃。
■记者 韩海峰 摄报
■文字编辑 周雨薇
■栏目责编 张小小 ■栏目主编 周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