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来临,学生和家长成了诈骗分子的目标人群。《与“宁”反诈》第八期,我们一起来关注“班级群缴费”诈骗。
王聪明(化名)的儿子王宝宝(化名)马上要上小学一年级了。上周,老师来家访,并把王聪明拉进了班级群。
“请大家扫描二维码,把学费和午餐费缴一下。”
班级群里,“班主任”发了通知,王聪明立马缴费250元。
没想到,王聪明刚刚缴完费,真正的班主任就在群里声明:刚刚有人冒充我,发了虚假的缴费信息,请大家不要缴费。
问
开学季来临,“班级群缴费”诈骗是否呈现高发态势?
答
是的。开学季来临,骗子们蠢蠢欲动,他们精心设局,花样繁多,目的只有一个——骗钱!
问
骗子是如何进行诈骗的呢?
答
一般情况下,骗子会通过盗取账号、诱导分享群二维码等方式潜入群聊,克隆老师头像和昵称,趁上课、午休或深夜等时段以老师口吻发布缴费通知,如“资料费”“校服费”等,并附带二维码或转账链接,引诱家长或学生转账。
问
我们如何避免这类诈骗呢?
答
家长在接到需要缴纳学费等消息时,要核实催款人的身份信息,防止盗用头像、昵称等资料的不法分子冒充老师诈骗。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要通过电话或是当面核实具体情况,不要轻易转账。
问
如果不幸被骗,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答
像王聪明这样已经被骗的,应立即保存转账记录、聊天截图等一切与诈骗相关的证据;同时,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撰稿:李婷婷
编辑:竺嘉茹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