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
你参与95岁上海音乐厅
暑期的 “文旅狂欢”了吗?
整个暑期,上海音乐厅实现的活动覆盖。不仅有工作日午间,在南厅持续为市民带来的“音乐午茶”沙龙式小型音乐会,而且在午后至夜晚,三大驻场项目——沉浸式音乐舞蹈剧场《百鸟朝凤》、国风音乐现场《海上生民乐》及沉浸声VR互动体验《寻找秘谱:穿越上海1930》轮番登场。形成的一站式暑期文化体验,吸引近2万人次走进这座95岁的艺术殿堂。
作为上海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培育新型文化消费场景”的生动实践,三大项目融合多元艺术形态与前沿科技,覆盖全年龄段及传统文化爱好者等多元群体,其中上海以外观众占比近三成,国际观众亦不在少数,不仅为申城暑期文化生活注入活力,更响应“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商业等业态深度融合”的要求,以“文化 +”模式激活消费潜能,成为上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文化亮点之一。
你在上海音乐厅看了哪场演出?
又收获了怎样的体验?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演故事!
三个空间,三种感动
音乐厅之夏藏着太多惊喜
B2音乐立方:钻进 “鸟窝” 看成长
7月5日至27日,上海音乐厅B2音乐立方内藏着一座用白羽搭成的“温柔巢穴”。《百鸟朝凤》第三轮驻场在这里连演25场,场场售罄。没有遥远的舞台,舞者的呼吸、唢呐的震颤就在耳边。
有观众说:
“仿佛自己也成了故事里的一部分。”
“不止是看戏,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
更有江苏、浙江的观众多次跨城而来,反复品味作品中舞者肢体的张力与唢呐《百鸟朝凤》的力量。
大厅:最潮国乐演绎,年轻人太爱了
7月17日-31日,《海上生民乐》第六轮驻场荣耀回归,作为“国风打卡地”,20多种乐器轮番上阵,连不懂民乐的年轻人都被圈粉。
更惊喜的是数据:超五成观众是第一次踏进上海音乐厅,七成是第一次听民乐团演出!有家长带娃来,孩子看完吵着要学琵琶;还有外国游客举着手机拍个不停,说“原来中国乐器这么酷”。如今这部剧累计演出已破140场,国乐的“破圈”密码,原来藏在这里。
四楼“响空间”:穿越1930当 “记者”
《寻找秘谱:穿越上海 1930》VR体验同样令人“上头”。300㎡的空间里,戴上设备就能“回到”1930年的南京大戏院:和街头小贩唠嗑、收集乐谱碎片、弹虚拟琵琶……
有人组团来解谜,说“40分钟根本不够玩”;细节控更是狂喜:
“石库门的砖墙纹路、NPC 袖口的盘扣都超真,仿佛真站在 95 年前的上海街头!”
还有长辈带着孩子来,一边“穿越”一边讲老上海的故事,VR突然成了“连接过去和现在” 的神奇纽带。
看演出、玩VR
激活消费潜能
这个夏天的上海音乐厅,早已不只是“听音乐会的地方”。有广州大学生看完《百鸟朝凤》,顺道去附近老字号吃本帮菜,之后几天把外滩、东方明珠都逛了个遍;也有家庭把《海上生民乐》当成上海旅行的 “第一站”,看完演出再去豫园、迪士尼,艺术和游玩无缝衔接。
上海音乐厅内的文创区也是“热门打卡点”,《海上生民乐》的厅宝·民乐四重奏PP夹、“建筑系列”流苏烫金团扇等被抢着买,《百鸟朝凤》的森系帆布袋、小鸟发夹等成了 “观演伴手礼”,有观众说:“把音乐厅的美好带回家,才算没白来”。
暂别暑期“三驻场”
下一个艺术惊喜已在酝酿
虽然暑期的“三件套”落幕了,但社交媒体上的讨论依然火热。
好消息是,音乐厅还在为大家送福利:30多场演出已加入“乐赏上海”文化消费券活动,想来看演出更划算啦!(点击→这里,了解更多)
扫描下方二维码
进入上海音乐厅文化消费券专题页面
未来,还会有更多“艺术+科技+文旅” 的新玩法,下次再约上海音乐厅,又会有什么惊喜?我们一起期待!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想对上海音乐厅说的话!
编辑:年年
审核:片片、虎虎
更 多 推 荐
【古典】
火花——柏林爱乐弦乐五重奏音乐会
【古典】
魔鬼与天使——宁峰×杨雪霏小提琴与古典吉他二重奏音乐会
【古典】
尤利安娜·阿芙蒂耶娃演绎肖邦和肖斯塔科维奇钢琴独奏音乐会
【古典】
英国合奏团音乐会版 亨德尔歌剧《里纳尔多》
【mini音乐节·古典】
见证肖斯塔科维奇 鲍罗丁四重奏音乐会
【国乐】
《神奇秘谱》600年——自得琴社音乐会
【VR】
寻找秘谱:穿越上海1930 VR沉浸互动娱乐体验
【音乐午茶】
周一到周五工作日
【导览参观】
一键参观打卡上海音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