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 文章详情

【病案现场】从临床试验到临床实践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成功开展一例RDN手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

转自: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2025-09-01 19:21:13

近日,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传来重磅消息 —— 刘学波教授、周琳教授、来晏教授带领全体医护团队,顺利完成全球首款网篮六电极 RDN(经皮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产品上市后临床实践。作为 RDN 疗法的早期探索者,同济医院早在 2021 年就开展过网篮六电极消融导管临床试验。此次真实世界手术的成功,开启了RDN治疗高血压的新篇章,不仅为被高血压 “纠缠” 十余年的患者打通治疗新路径,更在高血压介入治疗领域写下突破性一笔,为千万高血压患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选择!

中国高血压患者已超 3.4 亿,患病率逐年攀升,其中近 20% 患者陷入 “难治” 困境:即便联用 3 种及以上降压药,血压仍像 “脱缰的野马” 难以控制。传统治疗中,患者需终身服药,药物副作用、漏服忘服导致的依从性差等问题,让血压控制率不足 20%,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居高不下。而 RDN 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 —— 通过微创方式消融肾动脉交感神经,从源头阻断异常神经信号,实现 “一次手术,长期控压”,尤其适合难治性高血压、药物不耐受、依从性差或高风险的患者。

此次接受手术的患者贾女士,58岁,是难治性高血压的长期受害者。10 余年前,家庭突发变故让她首次出现血压升高,头晕、心悸如影随形。尽管坚持规律服用利血平、氢氯噻嗪、美托洛尔等药物,血压仍反复波动在 130-170/80-96mmHg。半个月前,头昏突然加重,伴恶心、心悸,自测血压突破 170mmHg,紧急前往同济医院就诊,被诊断为 “高血压 3 级(极高危)” 收入心血管内科。

图2 贾女士术前肾动脉CTA

为确保手术万无一失,刘学波教授团队为贾女士展开全方位术前评估: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显示,平均血压 142/87mmHg,超过正常标准,白昼收缩压超标占比 68.42%、舒张压超标占比 57.89%;血钾、高血压五项、肾功能等实验室指标均正常,肾动脉 CTA 检查也未发现血管解剖异常。综合病史、用药情况与检查结果,团队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确诊为原发性难治性高血压,且贾女士年龄适配、治疗意愿强烈,完全符合 RDN 手术适应证。

手术当天,贾女士取平卧位,术前血压 151/91mmHg。在静脉麻醉后,团队精准完成股动脉穿刺,植入 8F 鞘管;通过 JR 4.0 造影导管确认双侧肾动脉正常后,将射频消融导管送至肾动脉远端,由远及近开展消融 —— 右肾动脉完成 6 次消融、覆盖 23 个位点,左肾动脉完成 3 次消融、覆盖 13 个位点,消融峰值能量稳定控制在 9W。术中左肾下分支出现轻微痉挛,团队及时给予硝酸甘油缓解,术后复查穿刺点无异常,用封堵器吻合伤口后加压止血。整个过程顺利,术后贾女士血压即刻降至 129/97mmHg。

图3 手术影像

术后恢复期间,贾女士状态持续向好,血压稳定在 110-125/70-80mmHg 左右,更令人振奋的是,出院至今仅因吃的咸,血压升高到140mmHg,服用过一次降压药,其余时间血压平稳,药物负担大幅减轻,RDN “长期控压” 的优势得到初步验证。

图4  术后医患沟通

未来,刘学波教授、周琳教授、来晏教授带领的团队,将继续依托多学科协作,为更多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提供精准微创的治疗方案,助力 “健康中国 2030” 慢病管理目标落地,让更多人摆脱高血压的 “枷锁”!

专家门诊信息速存:

刘学波教授:周三上午专家门诊,周一下午特需门诊

来晏教授:周一下午、周五上午专家门诊

周琳教授:周二、周五上午专家门诊,周二下午特需门诊,周四下午高血压精准诊疗专病门诊

图文|心血管内科

编辑|张鹰妮

责任编辑|谢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