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静安 > 文章详情

“群众的事不能卡在这里!”看TA们如何扫清“路障”,为民“兜底”→

转自:上海静安 2025-09-01 21:19:45

在河南北路与塘沽路交会处的人行道上,几根锈迹斑斑的灯杆歪斜着身子,悬垂的铁丝在风中摇晃……这些闲置的“钉子户”已与市民朝夕“对峙”了多年,“这些东西杵在这儿,既碍眼又吓人,啥时候能清走啊?”“走路都得绕道,特别是下雨天,总怕它们突然倒下来。”居民们每次路过总归不禁念叨。

把群众呼声带上议事桌

在人大代表接待日活动中,区人大代表胡灵英了解到了居民们的这桩心事。

她当天就来到现场仔细查看,“这可不是小事!”胡灵英掏出笔记本,“灯杆底座松动、水泥桩开裂、铁丝网摇摇欲坠……”

每处隐患都被详细记录,照片里锈红的铁锈和龟裂的水泥触目惊心。

几天后,一份带着实地调研温度的书面诉求被正式提交,“这些废弃设施不仅影响街面整洁,遇暴雨大风天,极可能发生倾倒、坠落,危及行人安全,恳请尽快处理。”

跨级联动的民主接力

人大北站街道工委收到诉求后,立刻组织相关人员现场核实,随后将情况上报区级部门,经查后发现这些设施的管辖权限不在区里。

“群众的事不能卡在这里!”一场民主接力赛随即展开。

人大北站街道工委迅速启动市区代表联动机制,将翔实的图文资料交到市人大代表洪海明手中。

“街头安全无小事。”洪海明得知情况后,带着照片和实地勘察记录,在相关会议上强调:“跨区域、跨层级的问题更要合力解决,不能让‘没人管’成为民生短板。”

民主实践暖了群众心

海明发挥自身专业资源优势,与相关部门很快牵头制定了拆除方案。施工当天,锈迹斑斑的路灯杆被吊车稳稳吊走,风化的水泥桩被破碎机械分解清运,松动的铁丝也被彻底清除,曾经杂乱的人行道变得整洁通畅。

路过的阿姨笑着说:“这下走路踏实多了,人大代表是真把我们的话放在心上!”

从居民的一句抱怨,到代表的一份建议,再到跨层级的协同解决,几根“顽固”杆桩的消失,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写照——群众的声音能被听见、被重视、被解决,民生小事在民主机制的推动下,变成了暖民心的实事。

人大北站街道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充分发挥街道工委的桥梁纽带作用,确保群众诉求不因层级限制而搁浅。这次跨层级协调的成功实践,为我们今后解决类似民生问题提供了宝贵经验。”

记者:郁婷苈

编辑:陈攻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