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松江 > 文章详情

我家的红色记忆 | 一对鹦鹉纽扣铭刻赤子心

转自:上海松江 2025-09-03 16:04:29

这一对看上去并不起眼的铜纽扣,其实是在顾桂龙烈士的遗物里发现的,早些年被其养女顾明珠翻出后捐赠给了县档案馆,现如今珍藏于松江区烈士陵园。“每次看到它,我就不由地想起小时候奶奶给我们这些小辈们讲述的革命岁月,特别是她和爸爸妈妈共同为革命奋战的日常。”提起这对铜纽扣,顾桂龙烈士曾孙女李洁动情地回忆起这对“红色传家宝”背后的红色过往。


1928年9月,中共淞浦特委在松江县钱家草村顾桂龙家中正式成立,由杭果人、陈云、林钧、严朴、顾桂龙等5人组成,统一领导上海松江、金山、青浦、南汇、川沙、奉贤、嘉定、崇明、宝山、太仓等10个县的党组织工作。1928年冬,淞浦特委迁往上海,顾桂龙携妻子陆氏和养女明珠也来到上海,以“家”为掩护,开展革命工作。


为了避开特务耳目,顾桂龙经常“搬家”。他身穿长衫,头戴礼帽,装成商人模样,进进出出。陈云、袁世钊也经常到他“家”里联系工作。为了掌握准确的时间,陈云同志特地买了只八音钟放在这个“家”里,供大家使用。每当陈云、袁世钊、顾桂龙等人在“家”里开会时,陆氏就在“家”门口望风,见可疑的人走过,就把一对鹦鹉形铜纽扣别在衣襟上,暗示自己人别进门。

顾明珠与陈云同志题词

那个时候明珠还小,却已开始和妈妈一起帮爸爸做好望风传信、保护重要资料等工作。一次,袁世钊来“顾家”时,明珠见他身后有人盯梢,就叫喊起卖酱芒果声,袁世钊听了,急忙甩开“尾巴”走开,顺利脱险。

顾明珠在顾桂龙烈士墓前

1930年夏,顾桂龙在组织金山盐民运动的路上遭出卖被捕,8月在松江古城玉皇阁英勇就义。亲自前往刑场为父亲敛尸的明珠悲痛欲绝,坚强的她继承父亲的遗志,用自己的一生书写着倾尽一切、为国为民的不渝初心。

成家后,顾明珠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了这对铜纽扣,不禁回忆起儿时和父母以及陈云同志等革命家开展地下工作的往事。而这对承载着英烈过往记忆的小小纽扣也成了一家人的“传家宝”,于无声中传递着先辈的殷殷厚望。

李洁带着学生来到松江烈士陵园祭奠太爷爷顾桂龙

“在太爷爷事迹的鼓舞和奶奶的言传身教下,我们自小便立志报国,想为国家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李洁告诉记者,如今在华亭幼儿园任教的自己也常常带着小朋友们来到新浜镇钱家草村,走进枫泾暴动旧址和顾桂龙烈士事迹展厅等红色阵地,在这片太爷爷顾桂龙烈士曾经浴血革命的热土,讲述先辈舍身为国的事迹与精神,让孩子们自小便在红色文化的氤氲里厚植爱国情怀。


■记者 李爽文图 张亚运 视频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文字编辑 王红霞

■栏目责编 桂可欣 ■栏目主编 周样波